大家好,我是秋叶。首先感谢书单小编组织今晚关于读书的分享,我想今天晚上能够被邀请进行分享,也是因为我写了《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缘故。在这本书里面,我提到我一年可以读120本甚至是150本书,所以很多人会好奇我是怎么做到的qq营销赚钱术20,我这样读书有质量吗?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像我这样读书?我想,这也是今天晚上我和大家分享的一个重点。
在分享之前,我想特别说一下今天分享的标题:“如何将一本30块钱的书,读出3万块培训的效果?”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怎么可能把30块钱的书读出在线下花3万块培训一样的效果?我想解释一下这句话,因为这句标题不是我说的,是拆书帮赵周老师在他的书里面写的,他专门写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告诉你书可以拆着阅读。
在这本书里面,他提出了一个概念:我们在线下花了很多钱,包括有的单位会花3万块做一个培训,看起来当天信息量满满,但是没有见效的学习、没有后续动手的跟进,这个线上学习的效果,很快就会被遗忘掉。因此,很多企业培训花了很多钱,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像培训师一样,把书里面的一些精华章节和段落,拆出来,把它变成一个可培训给别人的小案例,然后自己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历,用这些案例来演练一遍,在演练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又通过分享的形式分享给别人呢?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30块钱的书,既自己也学到,又分享给别人,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让自己得到更好地成长,这就是赵周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把这句话作为我今天分享的一个标题,可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标题党,那么实际上我要告诉各位的概念跟这个标题之间稍稍有点区别。
不要盲目攀比阅读的数量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阅读的数量。好多人一看秋叶老师一年这么忙还能看120本书,我一个月才能看2本甚至2本都没有,马上就感觉到自己的阅读好像很失败一样。大家不能这样比,我一年看120本漫画,和你一年看一套《资本论》,这能比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比较阅读的数量。
书分四种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在不同的阶段人读的书是不同的。按照《越读者》作者郝明义老师的建议,书应该分四种:第一种叫工具书,第二种叫干货,第三种叫视野,第四种叫消遣。
第一类:工具书
怎么理解呢?比如我们要学英语,总要买两本字典吧,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一下,但是这个英语词典,我们并不需要天天看天天翻,用的时候有一本就可以了。
在职场里面,有没有类似的书?比如很多人学excel,他一定会买一本叫“excel宝典”这样的图书,到了要用某个函数又不知道怎么用,就把书拿出来翻一下,能解决问题就好了。这种图书就叫做工具书,在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都会有类似的图书。像我们搞机械的,我就应该在图书馆或教研室备一套《机械设计手册》。
第二类:干货书
什么叫干货?比如我们在刚刚找工作的阶段,进入职场,我们很快发现自己的技能跟不上职场的要求,就要自主学习一些能够快速提升能力的书籍,不管是通用的软能力,还是专业方面的硬知识,你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阅读进行充电,像我们大家都买过的一些“怎么做PPT”、“怎么做演讲”,都是干货类的书。当然,如果在你的专业领域,有一些非常非常抽象的书籍,比如你是学金融的,关于经济学的金融学的图书都叫干货书。
不同的专业,书的分类品种非常多。一个人大学的阶段、刚刚找工作的阶段、职场的头三年,这种干货书的阅读比重会相对其他阶段要高得多。因为这个阶段你缺乏经验,要快速地获得经验,你就只能通过前人的书籍里快速积累。我刚上班时做的是项目经理,所以我把关于项目管理能够买到的书都买了,我记得当时买了20多本。
第三类:打开视野的书
但是一个人不能只看跟专业有关的书,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变化,你看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口号叫“互联网+”。不管是在什么行业,你都得考虑一下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智能硬件,什么叫创客,你得把这些能打开视野的、不是你原来所在专业的内容看一下。
现在流行自媒体,讲究品牌要慢慢地回归到个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是不是关于新媒体、关于传播、关于营销、关于心理学(特别是大众心理学)的书,也应该看一看呢?如果你关心人类,关于人类的未来、关于整个地球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这些打开视野的书,也应该看一看。
像到了我这个年龄,我已经40岁了,我反而比较愿意看一些在我专业之外的、帮我打开视野的书。因为这样的书,往往能够在我有了一定积累的情况下触类旁通。比如我今天在看一本管理的书,然后我们学校正好安排给我一个工作,要我给高中生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我当时就想讲一个话题,为什么要读大学?现在不都说读大学回报率很低吗?那怎么能跟高中生讲清楚这个话题呢?我就在我阅读的一个培训师写的关于企业领导力的书里看到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我就不展开了,但这个概念我一看,我突然发现把它稍微改一改,很适合介绍给高中生。你在高中里面就是学一些知识,就是我们讲的那些干货的书,但是管理上要求一个人要有专业背景、要有人际交往能力、要有概念分析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及概念分析能力恰恰就是高中没有教的。那么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和软硬知识,就需要阅读扩大视野的书,所以人的阅读面要广泛一点,道理就在这里(注:那么上大学就是一个选择吧)。
第四类:消遣书
可能也有人讲,你一天到晚都读这些实用的、帮你打开视野、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书,你就不能活得潇洒一点吗?因此,人也要读一点消遣的书。我这个人,其实可能各位不知道,虽然我是个理工男,但我还是蛮喜欢读诗歌的,像北岛、顾城、海子,包括今年诗人余秀华的诗集,我都会阅读,有时候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比如,余秀华的诗集,我能一个人读到流眼泪,这个对我来讲就是消遣类的书。
如果大家看我晒的很多书的名目,你会发现,我每年的阅读量里很大一部分是看一些比较轻松的杂志、一些比较好玩的小说、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科普书,为什么看这些书?因为人活着,不能每天都是高度紧张的,得有个放松,所以要读一些不动脑筋、看起来很轻松的书,这是消遣类阅读。
不同阶段,四类图书互相搭配
那么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比方你在学知识的阶段、大学的阶段、刚刚上班的阶段,你看干货书的份额就比较重,而且要多看。到了中年,你就应该多看一些能够开拓视野的书,以你的阅历、经验,通过和历史上这些优秀的人的观察印证,可以让你变得更加成熟。不管是什么阶段,都可以看一些消遣的书。到老了,脑筋转不动了,多看一些消遣的书没关系。小时候的阶段,那就甩不开工具书,离开工具书qq营销赚钱术20,作文没法写啊。
在不同阶段,要有这些书的搭配。有的阶段,干货书多一点,有的阶段,视野的书多一点。你们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如果一个人说他一年读了很多书,你应该分析一下他读的是哪一类书,我们把有些书叫硬书,硬书往往就是干货,跟你的专业有关的,包括一些打开视野的,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需要慢慢阅读的,这个时候你阅读的质量就会比较高,但是读这种书的话就快不了。
我家里买了一套《资本论》,我一直想看,实不相瞒,已经放了两年了,我也就只看了个开头。马克思的书不好看,这对你既有时间上的要求又有智力上的考验,所以这种书我就读不来,为什么读不来?这就是第三点我要告诉大家的。
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方式
第一不要跟大家攀比数量;第二要知道不同的阶段,每个人读的书是不一样的,都有不同的组合;第三个不同的书,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书可以精读,有的书可以略读,只要大概知道每本书的要点和价值,我就认为这本书的营养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了。
我经常看一本杂志叫《特别关注》,这上面的文章基本上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的话题,讲的都是正能量,属于成年人的鸡汤。我经常给别人讲一些励志的话,我自己就通过读书修复一下心灵,我读这种书的时候,我的心态是很宽松的,把它的故事翻一翻,看到一两句很经典的话,我能够把它随手发到微博写个段子,我觉得我花5块钱买这本杂志的投入已经超值了。
还有一些书包括经管类的,经管类有些领域的图书也是我经常关注的,比如“时间管理”这个领域,基本上每出一本书,我就买一本,我家里已经堆了30多本跟时间管理有关的图书,每年市场上还在冒出这样的书。拿来一本时间管理的新书后,我发现这个内容别的书里讲过了,就跳过去,这一页哪本书里也讲过了,跳过去,或者我快速地翻一遍相当于我对原来书的一种复习,复习完了我就只看这个作者在这一本书里面到底有什么新的观点、新的知识点,我就只看这一点点新的知识点就够了,其他的因为原来已经看过了就跳过去。
因此,我要告诉各位,有的人问我为什么你一年能读那么多本,真相就是:很多书我原来已经有积累了,我读的时候,并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认认真真读一遍。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读书的效率会很低,所以对于这种我有经验、有积累的书,我的阅读速度是比较快的。
但是如果我拿到一本我原来知识领域里没有读过的,我对它又有兴趣的话,我读起来就会比较慢,就像我原来在大学看高等数学一样,我得一页一页地读。对于这种比较难的书,读起来也有一个技巧,就是先不管看不看得懂,从头到尾先读一遍。
阅读的时候,先把它整体的框架脉络把握住,尽量读快一点,比方说一本两三百页的书,我先用半个小时把整个框架翻一下,这叫略读,也叫速读。读完以后再一章一章往下看,这个时候可以读慢一点,读的时候还可以做一些笔记,写一些心得。把这些书全部读完,可能就要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往下看,有可能还要看一些相关的书,来印证、启发自己。
很多人读一本比较难的书,他不是先把整体框架读一遍,而是一上来就一章章地往下读,其实很多书,看第一节、看第二节、看第三节都看不明白,但是你看到后面,对整个框架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再回头看第一二节,你会豁然开朗,就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逻辑。因此不管是先把目录看一遍,或者是搜一些这本书在网上写得比较好的书评,把这些书评看一遍、翻一遍再去阅读这本书,也可以加快速度,而且相对来讲,可以读得比较明白。在这一点,我就给大家一个建议: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效果会更好。
如何把一本书读得有质量?
下面跟大家再聊一个话题,如何把一本书读得有质量。我一年读一两百本书,但是说实话,很多书它本来写得就不怎么样,我因为种种原因把它读了,但是不好的书,我也能读出我的东西来。比如,我会研究一下它为什么写得不好,回头在我写作的时候可不可以避免写出这种质量的书,或者我把作者的毛病绕过去。
大家每个人时间都紧张,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无限的图书,那怎么办呢?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选择这个领域内相对经典的好书;
说到选书,很多人有一个问题,他不愿意自己选,他非要牛人推荐。如果各位是一个成年人,还有谁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阅读品位呢?第三方推荐得有没有道理、合不合适、能不能匹配你现在的阅读水平,这都是存疑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自己到豆瓣、一些好的网店上面,比如亚马逊,耐心地看目录、摘要、书评,学会自己选择一本好书。经过比较选出一本合适自己的,在这个领域比较经典的书就行了。
像很多人问我学PPT,读什么书好,我说你的水平如何?他说他的基础很差,那我说你就读我的《和秋叶一起学PPT》就好。那万一他说水平很高,一般的技巧都不在话下,那我就会建议他读一读PPT演说方面的书,这种书能够提高他的境界、格局,甚至我会建议他,不要读PPT了,应该读一些像《金字塔原理》、《麦肯锡方法》等帮助提升逻辑的书,这是第一个建议,要选择在这个领域内相对比较经典的书阅读,这些由自己选择。
那么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我给大家一个建议:读到好的章节、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