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联同城CEO、南宁圈创始人甄妙来到浑水线上分享,甄老师花了2个月拜访了很多自媒体企业,用1个小时给大家分享了实用干货。
自媒体:完善的体系不一定就是好的
对于自媒体来说,不一定完善的体系就是好的,这和传统的企业有区别
传统的企业是基于相对稳定、长期的业务模式形态,所以架构日趋完善,调整也是优化的做法。
对于自媒体来说,一年一个时代,有时候可能等你完善了的体系已经不适合自身发展了,反倒被困到完善组织这种重模式中。
目前我自己总结的,也没经过论证,一些自媒体形态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独狼、部门、工作室、工厂、和公司。
独狼:单兵作战,有钱赚但是很累
独狼主要指单兵作战了,一个人做几个号,或者夫妻、兄弟两做一堆号。
这样的结构是不需要组织架构的,也很赚钱,但是这种模式不可维继,也很累。
独狼的还有一种体系是自己做号,编辑全部找兼职。
这种形态的好处就是赚到足够多钱支配,不好的地方就是很累,没有了生活,而且也不知道未来发展,团队难构建。
工作室:一家亲看似和谐,其实是特别危险的
工作室形态人数在3-10人之间,有了较为清晰的分工,但这种一般没办法用绩效考核,因为工作室给员工的更多事归属感,而不是发展。
工作室一般无法保障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及考核,大多是一人多用,这种形态的建议用感情来维系员工,当然钱也是一方面。
工作室形态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某一个能力强的员工逐步控制公司很大一部分工作,要么就会有一些“要挟”老板的态度,要么出走整个公司就好像末日一样,要么和你谈不合理的分红和更高的待遇。
工作室一旦主心骨或者某人离职后会对整个氛围影响很大,老板的权威很难立。
这样的形态我是过来人,我给的建议是:忍,并且注意分权。不要让所有核心掌握在1人手中,注重团队氛围培养,但不是要一家亲,一家亲看似和谐,其实是特别危险的,正如前面所提,会造成一人走整锅端的危险。太亲近,也会造成无法立威,团队空有和谐却战斗力下降。
一方面又不能发火,要用情感和亲情去管理员工,不要用过于严苛的绩效,但可以用奖金等进行奖励,不是一犯错就要惩罚,按照第一次犯错警示,连续犯错再惩罚的做法,避免在大家面前批评员工,可以赞扬,批评员工以单独谈心的形式处理。
部门形态:靠企业和媒体资源做事,中规中矩发展有限
部门形态多出现于传统媒体和公司部门,自媒体作为一部分存在。
这样的部门一般依靠企业和媒体的资源做事,有比较严苛的绩效考核,但是大多来源于传统考核体系,所以一般活力不高。
这种形态的好处是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做自己的小事,坏处是属于公司部门形态自媒体,中规中矩,发展空间有限。
工厂形态:反应很灵敏体系
工厂形态就一个管理者,下面全是编辑和市场,有些做得大的有上百名编辑和运营,只有简单的行政和财务,人员流动性大,当然也有其他衍变形式。
这类的工厂模式就是反应很灵敏体系了,有业务就加人,没有业务就减人,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核心东西掌握在管理者手中,有一些极端的财务、人事、市场、派单都在管理者手中,有些人依据这种模式一年有上千万营收的
这类体系是往公司模式的一个过渡,在微信高红利期,加人就是加钱。
但是依据今年微信的走向,这种模式需要开始逐步加强分工和一些转型,因为单靠加人有粉丝就赚钱的粗暴获利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类团队手中有很大的现金流,转型中很可能与掉坑,往往听了一些分享看了一些案例就盲目照搬其他公司制度,这是有害的。
因为之前赚钱相对来说太容易,在往公司化多部门转型的时候会遇到来自财务规范、人事、行政以及流程运转多种并发问题,若不解决好很可能会出现巨大的内部问题。
我的建议也是最傻瓜的方法,就是重金寻找一个传统企业或媒体的运营高手,和他碰撞1-2个月,磨合后再改团队,切忌马上空降,当然,这个人不容易找,我是不太建议自己摸索。自己摸索很可可能会困死在转型的时间窗口。
我之前的做法是从以前朋友圈或者客户里寻找,没有找我要回扣的,对我们态度严苛且刁难的,朋友圈积极正面没有抱怨的,我花两倍薪水让她过来,碰撞磨合,再以我个人助理身份介入公司运作,混了脸熟后再重新组建部门。
公司模式:带起了中层,老板就可以适当放手
我目前处在公司模式,不能算成功,但至少按照我的思维改造后目前运转良好。
我可以只带一部手机,一个月不在公司,公司每个月都会给我做好不菲的营业额在账户上。
这个模式有一定特殊性,至少我们公司,所有中层都是我亲自带起来的,忠诚且战斗力强,并且具备我的思维。因为我个人履历比较特殊,这个可能对我们某些人难复制。
我个人大学主修前三年是电子信息工程,最后一年转系广告理论,毕业后实习的是设计师,并且自己主修了几乎涵盖设计、编程、视频多种软件,做了3年的设计师,后面自学策划和执行,然后三年前收购一些传统媒体进入媒体,加上这两年的互联网,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部门的东西我都懂。
所以每个人都几乎是我某一个棱面的复制体,比较能最快领略我的意图和协同。当时为了管理公司,读了会计夜校,念过项目管理研究生,也做了人事行政的书籍阅读,大概自己都亲自摆弄了一番,才懂得怎么选人,怎么用人。
自己没做过,很容易瞎下指令,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个过程很痛苦。目前我旗下大概有十几家子公司,涉及不同领域,但是这些又相互依存,我今天就挑自媒体公司来说。
我们公司内部的自媒体构架和我的子公司体系布局是有关的,自媒体公司简单化,只有4个部门:运营、品牌、内容以及营销部。
运营只管做活动、加各种用户,处理社群;品牌专门花钱,每个月营收的10%用来做品牌活动,扩大品牌影响,里面有独立的文案、策划、设计、合作专员;内容部除了一般文字编辑,还有专栏编辑、商业广告编辑、视频编辑、插画编辑、频道编辑以及运营编辑,负责各种内容输出;营销部就是做销售的,做地推的,今年针对大客户成立了汽车事业部以及地产事业部。
行政和财务人事归集团统一管理,子公司不放置这样的部门,暂且说“集团”,虽然没有集团那么大,只是构架形态类似。
互动问答
1、社区作用有多大?
不大的团队建议别做社区营销的理论内容,社区仅仅是为了确定壁垒而做的营销的理论内容,社区和社群耗费精力极大,除非每个月营收稳定了,小团队不建议做。
2、当发现公司某人权限比较大的时候,如何化解?
发现公司某人权限极大的时候,最好的化解帮他找助理,帮他分担,然后告知,新人代出后给他更高的发展和愿景,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做编辑和低级岗位。助理带出来,就不缺唯一性了,老板有谈判筹码。
3、你们对内容编辑是怎么考核的?
我们对内容考核有一套体系,我自己设计的MRI指数。
基础工资(XXX)+ 绩效工资(XXX * n / 15)+社保 +提成( 图文广告稿提成 XX元/篇 + 原创文章提成 XX元/篇)+ 奖金(10万+奖励)
n = MRI指数 = 当月总阅读数(每月30号新榜数据) / 总用户数(每月15号后台粉丝总量)
这个算法的科学在于评判编辑好不好不是靠阅读,而是靠阅读与粉丝比,至于n 是多少,根据你们日常觉得公司的正常设定即可,不同公司n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