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夜晚,我和我的朋友都被一群初高中的孩子,考研或考证的人包围。在国庆或周末,咖啡馆更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打开圣地”,甚至有时会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
互联网时代,为学习买单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既有把知识产品或服务兑现的罗辑思维,当然也有卖“学习氛围”的付费自习室。
网上搜了资料,“付费自习室最低收费28元一天”上过微博热搜,国庆节假期预约满座让其一度成为讨论焦点。
付费自习的商业模式源于日韩,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木质结构隔音能力差上海策划推广公司,学生们放学后相约去“读书室”写作业。而到了中国台湾逐渐发育成熟,被称为“K书”。
近两年才被引入内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先后出现一批付费自习室。
付费自习室在全国各地陈设和格局大同小异,隔断的独立空间、带有暖黄色灯光的台灯、储物柜、插座、WIFI和打印机是自习室的标配,部分付费自习室还拥有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按摩椅等豪华装置。除相对封闭的自习空间外,部分自习室还有开放讨论、休闲就餐等区域,满足使用者等多重需求。
从价格上看,自习室大多按照分时、包天、包月等方式计费,平均每天的费用从25元到100元不等。而在自习室的消费人群当中,年轻人占据绝大多数。
年轻一代为何能为“空间学习”买单?
它是否会是下一个捞金的风口?
一、“知识焦虑”在城市蔓延
半年时间,我观察了进进出出咖啡馆的人群,有背着妈咪包的新妈妈,有跟孩子一块儿备考的父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背后的故事,他们大多带有考研、考学或考证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背后都有一个代名词:上(jiao)进(lv)。
这种知识焦虑和本领恐慌来自外界和内心,具有普适性,不安于现状,但又惧于改变。于是,边工作边充电变成常态,并能为各种学习果断花钱,付费自习这门生意“应运而生”。
一条在微纪录片《2019 ,中国付费自习室的元年》中列举数据:
短短一年,上海、北京已开业超过80家,沈阳、西安和成都也有近60家。
但和日韩剧中自习室刷夜的学生不同,中国的付费自习室超九成消费者是职场白领。
这部片子锁定上海陆家嘴商圈的一间自习室进行48小时的跟踪拍摄,描绘了一幅当代都市人群像:生活原来不易,所以只好终生学习。
图片来源:一条纪录片《2019,中国付费自习室的元年》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
今年报考人数为341万人,创下历史之最;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也高达173.15万人。
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中,74%的受访者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源源不断的职场白领正是付费自习室最大的客源。
“付费自习室”是顺应知识付费经济崛起的社会趋势的产物。
二、“学习氛围和仪式感”正被贩卖
前文提到,付费自习室从日韩由台湾引进内陆后,商业业态已然发生变化。它不再只是给学生写作业的地方,反而更像是共享经济的产物,衍生的共享书桌,背后是大城市漂泊的白领一族逼仄的居住环境和强烈的自我提升需求间的矛盾。
再者,截至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机构数量达到3166个,这意味平均每46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相对短缺,并且普遍不具备24小时的开放能力。高校、科研机构等类型图书馆又存在为社会大众全体开放的难度,管理成本增加和安全隐患问题都在加剧这一矛盾。
此时,付费自习室的出现显然极大弥补了这部分公共资源的缺失。
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初高中的学生很多不选择在教室自习。
他们告诉我,进进出出的人群有时会打扰到思路,而在家中,又有接受家长监督的不适感。所以,“学习的仪式感”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出现,表现为他们会更需要安静稳定的学习环境,特别是个性化的服务订制。
花钱消费或许真的给予自己更为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更专注,学友之间的互相监督打气解难,提高学习效率。
而对于成年人,付费自习室,则是中年逆袭的新跑道。
持续地保持一种学习状态,它会告诉你,你曾经还有那样的路,想要去走,还有那样的人,你想去成为。
储物柜、电源插座、无线网络等方便又安全的硬件设施供给保障学习环境的安静和稳定,而相比较硬件环境所营造的安静空间,学习在自习室变得不再孤单。置身于此氛围的学习者们,效仿其他人的行为举动,接受安静氛围的无声监督,被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不工作不学习上海策划推广公司,看点书、做点其他或单纯发发呆,也是缓解焦虑的出口。
我想,这是所有的学习者选择付费自习室最本质的理由。
三、需求=好生意?
半年间我辗转寻找了几个图书馆跟自习室,但最终能选择的仍只有一处。因为它长期、稳定和安静氛围的维系。
客户需求存在,自习室是否真能成为一个风口?
第一,自习室的运营成本高,并不如想象的赚钱。
通常这些自习室的面积在100-200平之间,可分成深度学习区、键盘区和公共开放区域,主要成本落在房租和前期装修上。管理上,人员配备有兼职和保洁等。
消费者可根据各自需求,办理不同时长的储值卡,或年卡、季卡和月卡等。但值得注意的是,9-10月份是考试高峰期,CPA、研考和司考都集中在这段时间,人员达到顶峰期,因而会给人一种貌似很赚钱的错觉。
第二,大部分自习室的设施配备其实都大同小异,核心竞争力基本处在摸索状态。
因获客价格低,面临定价与成本回收问题,最终能否跑通商业模式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收入需要精确比对。
比如贩卖一杯咖啡是32元,那么一整天下来水电费、人员和租赁成本其实占用大半,这其中要计入考试的周期性会对空间上座率产生的营销考量。
第三,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出现。
比如,位于写作楼或居民楼的自习室,一旦碰上周边装修,一个月甚至长达几个月时间基本就只能整顿或免费开放。
再者,以预收费的会员制方式管理自习室,与健康房类似。但如何绑定特定人群,衍生特定的增值服务和文创产品,拓展盈利方式,似乎都在摸索阶段。
最后,较低的入门门槛和资本刺激让自习室在年度急剧扩张,但野蛮生长的背后所面临的是监管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