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

Hi, 请登录

经验分享|一个设计师与设计总监的区别究竟在哪?

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乐于分享,并且谦逊友好。他们喜欢不断总结、不断沉淀积累,并且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别人,体会其中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糟糕的设计师

1. 缺乏兴趣、不用心

有的人做这份工作仅仅是因为专业背景符合,或是其他原因,而并不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工作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这样的话就不可能用心去做设计,什么都是应付的态度,做什么都是马马虎虎,作品既没有太大的问题,也没有太大的惊喜。

2. 心态不好、顽固任性

遇到问题先抱怨,而不是去积极思考原因及解决办法;喜欢找客观理由、推脱责任;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很多设计师自尊心都非常强,不能轻易接受别人的反对意见。我自己刚刚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慢慢的发现,别人说的很多意见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能真的用心听取,自己就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当然,不靠谱的意见可以忽略。还有的设计师虽然专业水平尚可,但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极差,也难以承受工作中的委屈,这样的设计师也很难得到周围人的认同。

3. 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拖延散漫是设计师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不着急,一看快到截止时间了,就开始通宵达旦的赶工。平时工作时间松散,效率低。还有就是工作中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在重要的地方匆匆略过,在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上却浪费了大量时间。

4.时间估算不准

有的设计师估算时间过于乐观,导致工作延期。自己受苦受累不说,也给项目成员留下不靠谱的印象。当然也有设计师故意夸大工作量以给自己换取足够的时间,这也是不可取的。

5. 不会恰当表现

设计不光是一份设计稿这么简单,你要懂得和别人沟通、宣传、推进你的方案,否则它就是一张废纸,不值一钱。很多设计师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不懂适度表现,存在感极低。当然过度表现也不好,会让人觉得功利、浮夸,正所谓“空桶格外响”。

6. 过于被动

别人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被项目环境牵着鼻子走。安于现状,顺其自然,缺少改变环境的魄力。

7. 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差

不注重配合,自我意识过强,自作主张,不遵守流程等。

8. 学习意愿不强

不喜欢阅读;不擅长总结及分享。视野狭窄,知识贫乏。

9. 不够专业

这是设计新人容易遇到的问题:没有真正理解交互设计的意义,被动的受制于产品经理的需求,不知不觉的就变成了“画线框图的”;设计前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各种特殊情况考虑不周、原型说明不够详细。设计稿的不准确不仅浪费其他环节的时间,对项目进度也会有重要影响。

从哪几方面来提高

从这些表象上来看,设计师在工作中需要从三方面来提升自己:专业、沟通、流程。

很多设计师看了大量专业书籍,有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做过的项目也不少,但是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因为设计师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流程意识,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专业能力真正发挥出来。

这里说的流程意识,并不是了解设计师具体做什么就可以了。标准的流程虽然较为固定,但是结合具体情况,每个公司、每个项目又会有所差别。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流程并执行下去,能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会灵活运用规则的设计师即使遇到非常规情况,也能找到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另外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提升项目效率,在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上进行一系列改进和突破,并巧妙的与团队成员进行配合,把优秀的设计方案顺利的在项目中执行下去。

只有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中,能很好的和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执行好设计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师的价值来。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尤其是交互设计师,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专业人员,而是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具有专业技能的组织者、推动者、强大的执行者,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具体应该如何全方位提升专业、沟通、流程执行方面的能力,不断超越自我呢?。金子固然重要,但“点石成金”的能力更为难得,如何得到点石成金的能力?这首先需要设计师坚持不懈的提升自我修养。一个有天赋的设计师首先对自己的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其次他有很好的个人素养、本身就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他还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并通过后天的努力掌握了很多的设计技能。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经验积累,他便自然而然的在各方面都游刃有余,变得越来越优秀。兴趣、素养、思维、技能决定了你未来职业发展的优劣,而不纯粹是具体的知识或技能。

所以要想变得优秀,不要先追逐“外功”,而是修炼好“内功”,内外兼修,方可成事。

学会思考,事半功倍

兴趣是天生的,很难被刻意改变;个人素养是后天慢慢形成的,不是看几本书就可以改善的;关于各种设计理论的书籍又比比皆是,况且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很多了;所以这里我想单独说说关于思考的问题。

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且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优秀设计师必备的条件: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绝对不可能设计出优秀的方案来;工作中也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是更喜欢安于现状、被动接受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自己,在项目中自然是无所作为、毫无建树,更别谈沟通意识和项目意识了。

在工作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多年的经验,但能力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或根本不爱思考。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即使有再多的项目经验,读再多的专业书籍,也难以在工作中有实质性的进步。设计师要想迅速提升,一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这样在工作中才能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有的人可能觉得,在学校学习成绩好的人就是会思考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见过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可以说他们学习背景很好,在校成绩很高,有的甚至是地区状元。但是在工作中,你会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根本不会学习和思考。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学校会考试和在工作中会思考绝对是两层含义。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想小时候,你经常听到这些话吗?

于是我们不敢去质疑权威,不愿意去深度思考,习惯等着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若是真的不明白也不好意思问。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下,往往没想明白就匆匆做决定。按部就班的活着,把别人的意愿当做自己的目标还浑然不知……

现在,是时候改变了。

想象一下下面两个场景,你会怎么思考?

场景一:老板让你去准备一份xx产品的行业调研报告,但说的很不详细。

员工甲:天啊,这是个什么东西啊,该怎么写啊?

员工乙:不知道这是什么啊,上网搜搜类似的文章交差吧,老板估计也看不出来。

员工丙:老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他想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员工甲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马上就慌神了,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员工乙“经验比较丰富”,马上上网搜题目类似的文章,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而员工丙首先想的是老板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他要这个东西是要做什么。因此员工丙提交的报告更容易满足老板的预期。

场景二:用户强烈要求在产品中增加xx功能

产品设计师甲:要倾听用户的声音,用户有这个需要,马上加。

产品设计师乙:有了xx功能,最好有xx1,xx2功能与之配合,有了xx3功能更完美。需不需要xx4 功能呢?

产品设计师丙: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他想满足一种什么需要?解决这种需要用简单的yy功能其实更合适。

产品设计师甲犯了“人云亦云”的错误:做产品确实要倾听用户的声音,但不是用户所说的就照单全收,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产品设计师乙确实有充分的思考,而且想的非常细致周到,但他依然是被用户牵着鼻子走,没有从用户的表面需求中考虑到用户的本质需求;产品设计师丙则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他提出的方案很可能更容易让用户满意。

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如果我问我的用户,他们只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1 275 经验分享|一个设计师与设计总监的区别究竟在哪?

(福特和他的汽车)

如果福特没有思考用户需求的本质,只是盲目的顺着用户的要求走,去想办法让马跑的更快,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福特公司了。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了,在这里我再简单总结一下:

1 363 经验分享|一个设计师与设计总监的区别究竟在哪?

如何思考和分析

Why,What,How三步分析法:

Why:得到外界结论时先思考为什么What:对现状更深层次的解读How:在已知的基础上,如何做的更好

举个设计方面的例子:

这是一个各地全年降雨量的统计表,需要对设计进行一些优化。

1 454 经验分享|一个设计师与设计总监的区别究竟在哪?

(降雨量统计表)

1 551 经验分享|一个设计师与设计总监的区别究竟在哪?

(改良后的降雨量统计表)

这样就结束了吗?好的设计师永远不会满足,永远考虑更好的解决办法。由于这个图表面向的是非专业的用户,因此数据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更应该突出的是数据间的形象对比。所以后来改成了这样:

1 647 经验分享|一个设计师与设计总监的区别究竟在哪?

(最终的降雨量统计表)

举个工作方面的例子:

现在要对一款摄影类手机应用做优化,产品经理给你的需求文档包含以下几点功能要求:

增加滤镜种类增加批量修改照片的功能增加自定义调节功能为同一款滤镜增加不同强度增加滤镜叠加功能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专业技能,工作中的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

在否定中积极成长

这一节的内容和个人素养有关,虽然这不是看几段话能改变的,但我还是想以个人经历来说明如何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希望多少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别害怕被否定

刚工作时,我所服务的业务部门只有我一个交互设计师,那个时候我的工作量很大,一个人跟好几个项目(其实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每天都非常劳累,也非常充实。但那个时候很知足,觉得自己工作量大,成长的一定会比别人更快。

直到有一天,新来的前端跟我说:你这根本不是在做交互怎样策划家装公司,只是在画线框图而已,你很多状态、交互效果、逻辑都没想清楚,到我这里还有很多疑问,这样我怎么写代码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这才发现:用错误的方法做事情,不管做了多少,也毫无用处,依然是在原地踏步,顶多是更熟练一些而已。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注重界面背后的操作逻辑,写很详细的交互说明,力求做到完美。

渐渐的,我开始接触到比较完整的大型项目。刚开始时觉得很兴奋,但渐渐的就发现其实没那么好玩。当时最害怕的就是设计评审,作为一个新人,当面对一群并不太懂用户体验的老员工的围攻时,是那么无助和胆怯。每次评审过后,我之前精心设计的方案早已被一群指点江山的神蹂躏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不仅要被迫满足评审会上大家的各种意见,还要遵照产品经理的指令在原型上做出所有的动态效果,不能错过一个死角,哪怕是少了一个弹窗的关闭效果都要被打回去重新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对自己说:我这是在做设计吗?我完全就是个傀儡,做的就是工人活儿!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改变项目的现状,提升产品的体验。于是我开始学会在设计时进行更多的思考、在评审之前做足准备以应对评审时各种不靠谱的质疑和建议,学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虽然每次评审还是会很痛苦、经历各种挫折,但至少觉得在工作中不那么被动了。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只有自己变强,别人才能尊重你、信任你,才能和你平等对话。

由于我当时接触的项目比较多,因此也就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产品经理。后来我还遇到过这么一种很特别的情况:某产品经理不喜欢写文档,但热衷于画线框图,他可能会用大半天的时间琢磨,怎么让线框图看起来更精美一些。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虽然他的设计方案经常有很多逻辑上的问题,但精美的线框图经常让人大呼“看起来好专业”,就这一点直接就把我这个“专业”的交互设计师比了下去。而他也在赞美声中更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设计能力。

这种现象简直令我抓狂,一个不专业的人反而得到“外行人”的肯定,但很快我就开始调整心态:首先,他比我强的地方就是我的弱点,我需要努力改进;其次,我应该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发现他设计方案中的逻辑问题,并为他提供更好的方案,协助他改进。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的排版、布局、审美能力提高了,而他也学到了很多交互设计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的说来,回顾以前的种种经历,发现每次进步都伴随着痛苦的挫折和否定。但我真的感谢这些经历,没有当初被否定的我,也就没有后来逐渐被肯定的我。重要的是在遇到否定和挫折时,不要一味的灰心丧气,而是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积极改进,这样你就不会再被否定。

学会忍耐和付出

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刚入行的时候,需要学会忍耐和付出。

刚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我每接触一个项目、一个功能点,都要绞尽脑汁,争取得到最好的方案。同样做一个东西,别人花一天时间,我可能要花两天时间,但是项目时间紧张,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给我,我就只好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延续我的思考,即使这样做的还是比其他人稍微慢一些。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很快便接到某产品经理对我的批评,认为我拖延时间、效率低。虽然她也承认设计质量上还可以,但还是无法忍耐我的设计进度。

我知道,进度慢是由于我经验不足造成的,但是只要我坚持对自己高要求,我就可以慢慢的提升;但如果我屈服于现状,为了达到产品经理的时间要求而牺牲设计质量,那么我永远成为不了一个高手。那段时间,我头上一直顶着“做得慢”、“固执”的帽子,但是后来,我成功摘掉了它们,虽然现在还称不上什么高手,但我有足够信心花更少的时间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