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以后需要管理吗?我觉得其实不太需要管理。没有创业者愿意被管理,因为他是“创业者”嘛!
我当时作为创业者的时候,如果有哪一个投资者管理我,我就可烦了。我想“你就一个小股东,你过来讨什么厌”。投资人投资了之后,和创业者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我觉得不是个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和创业者成为朋友:引导他们做最好的选择
就我个人而言,是把“投资管理”当作一个交朋友的事去做,投资人和创业者是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的。
当我们说到管理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想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但是如果我们是平等的,大家就很愿意在一起去交流——这是我投后管理理念的一个最主要核心。
并没有谁比谁要牛,也没有谁比谁厉害,只是我创业早,就先走了一步,我投的创业者晚走了一步而已,其实大家真正探索的这条路是差不多的,我觉得本质上这不是一种管理,我就是拿一种交朋友的心态,一起来聊一聊,去在实践中体验,获得学习,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
然而,很多时候,投资人愿意认为自己就是很专业,就是很怎么样,给公司提供很多热心的关注。其实,所有人都具备为自己做最好选择的能力。所以,说我在帮助创业者选择,不如说我在引导创业者去做好他们自己最好的选择而已。
做一个“放羊型”投资人
在这个过程中呢,我发现创业者是一群非常有愿力、执行力、愿景的一群人,这样的一群人不需要你去督促他,检查他。他不是员工,员工有的时候需要我们去考核一下或者需要一些奖惩机制,但我相信创业者他既然踏上了创业这条路,他是会有一些自己的驱动力的。如何用好他的驱动力呢?就是既能帮他又不会损伤他,是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想起了放羊。
放羊实际上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有一个地盘,有一个范围,如果我是那个放羊的人,首先要保证羊不要丢了,要是丢了,那放羊的目的就没有了嘛。
所以,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范畴,他不能跑出这个地方。什么叫创业者跑出这个范畴了呢?就是他可能某种程度上在追逐不是给这个公司创造价值的方面去了,就跑丢了。
很多创业者会在创业的时候迷失自己,对过快来的成功,过沉重的打击,或者过于悲催的经历,就容易放弃自己,就容易跑了或者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何做好一个放羊型的投资人?
一、把羊放在一个区域中
首先要做的是,把羊都归拢在这个区域里。而这个考量点,就是创业者是不是在为这个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掉入到一些逆反,叛逆,放弃、沮丧啊或者过于骄傲自满。
二、让羊吃饱
放羊的目的是要让羊吃饱,对创业者来说,什么叫做吃饱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没有每天在做,这个话题听起来好像比较难以理解。
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真正在做。往往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是为了做而做,实际上丢了一个更大的学习机会。其实,我们人生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学习,在事件中、体验中、经历中、遭遇中学习。而一个创业者如果每天都在创造各种各样不同的体验,可能是成功的,可能是失败的,并且从这个体验中可以学习的话,这就跟羊不停地在吃草一样,就是一个非常棒的过程。
如何去衡量他不停地在吃草呢?就是看他是不是在不停地创造体验,在不停探索新的企业发展道路,不停地试错,而不是在闲着。比如说羊有时候偷懒,就在那趴着或者不动晒太阳。虽然创业者都是有自我驱动力的,但有时候他也会停下来。所谓的停下来并不是动作上停下来,而是不去学习,这就很吓人。
让创业者不断学习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大多不会创业,而是在不断学习中逐渐会的。所以企业本身发展的过程,做好做大做强的过程,就是创业者不断学习成为一个优秀合格创业者的过程。
创业者本身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不是说你在不在做事,而是有没有在做事中去学习,从成功或失败中学到了什么,这是一个创业者非常重要的素质。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同一个或是同一类问题上连续跌倒三四次甚至十来次,那很简单,他没有在学习,那没有学习,就一定会再跌倒二十、三十次。哪怕我们失败了,可是要在失败中去学习,就像我在做Discuz!的时候中间有很多失败经历,反而是失败的经历让我成长很大。
成功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怎么成功的就成功了,成功的时候很光鲜,回过头来,我自己觉得反而是失败的经历造就了这些。所以我们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啊,从小就说,关键是失败如何成为成功之母,就是你要在失败之中去学习。
我也见过,有的创业者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反复复地出错,遇到障碍,碰到这个地方他就跑了,这个就是一个创业者不去学习的最主要的标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人有另外一个使命,就是保证这个羊始终在吃草,换句话说,就是保证这个羊始终在学习。他每天不是说我要加班到什么时候,那样才叫学习,而是不断地在这里面总结出关于成功和失败的规律出来。
经验主义害死人
如果是投资人认为创业者这样做是对的,或样做是错的,是比较可怕的。
投资人总是想说,我认为你这个创业者就该这样做,因为我有这个经验。我原来做技术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比如我在写代码的时候,我认为你这样写代码是OK的,因为我原来就是这样写的,你这样写就是不OK的。但问题是,这个技术,随着变迁,经过三五年之后,我原来所掌握的经验和知识都已经过时了,如果我还守着,这样的程序结构代码结构就是对的就是好的,那我永远也培养不出来新的好的程序员。
那作为一个投资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拿着旧有的经验去判断现在的事物的话,那这个投资人,过几年就变成指手画脚说空话,或者说乱指挥的投资人了。
我不是排斥经验,但经验有时候还是挺害人的。为了不掉入经验主义里,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放弃自己的一些经验,哪怕我在这个领域可能曾经是专家,但我也不认为放在这个创业者身上是有效的。
当我们逐渐放下经验、对错、标准的时候,我就会带着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创业者,他做的对了或者错了我都很容易接受,而且最关键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看见了新的不一样的东西。他不按照我说的这么去做,也做成了,这过程反而我学习到了,这是非常美妙的。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好的老师,不是拿他的经验去评判学生,而是他能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一个更大的空间,让这个学生创造出比这个老师更牛的东西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投资人应该具备的心态。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一个权威,一个教授,更不是一个专家,我们只是他创业过程中的守护者、陪伴者,这是更重要的。
年轻的创业者,确实在经验上不足,但是他没有框框的限制,没有思维定式,他可能发掘出一条更好的创业道路。所以我不是在复制我自己,而是想要培养出更好的他自己。我是切身地体会过自己投资的企业做得比我更好的感觉,很奇妙。
有些公司并购,有些公司上市了,当他们退出的时候我就觉得很爽,那个感觉以前没有想象过,那一刻我觉得我自己特别成功,就像养孩子一样,父母看见孩子比自己还要成功,那超爽的,不会有什么羡慕嫉妒啊,就是比自己成功的时候还爽。
我对比过自己公司并购时候的感觉,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并购了,就这样吧。但是我看到我投资的公司并购了或者上市了的时候,我发现那个感觉太不一般了。因为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些什么,不是说因为我做的事情导致了他们成功,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好地陪伴了他们,所以这是作为一个投资人最有意义的事情。
投后管理根本上就是三点:
第一,大家是平等的;第二,我们是一个放羊的人,不能让羊跑了,还要通过创造体验的方式,让创业者在体验中学习;第三个,就是做好一个陪伴者。你也不用很有经验,不用是个专家,在旁边欣赏就好了,对创业者对投资者都是很好的学习,这是我的心得。
戴志康的投后管理【案例】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戴志康做“投资后管理”的真实【案例】——现在已经上市的“博雅互动”和初创期的interlocal。戴志康在这个两个案例中,他把自己的“三大投后管理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取得了最好的回报。
【案例一:interlocal】学会沟通,帮助创始人成长
最近我投资的从硅谷回来年轻人的公司,interlocal。公司创始人很年轻,而且他们也是第一次创业,我就试图教一点东西,比如产品该怎么做,那个应该怎么做,然后招人应该怎么招。
但是我非常郁闷的是,我教完之后,他们下次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一句话我不愿意说两次,同一个错也不愿意犯两次。在交流过程中,我所教的东西,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他却没有听进去,我就很急,然后就说,下次再跟你说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要好好听。你先听懂嘛,反正你又不会,你不会又不好好听,那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啊。
但是我发现,创业者也试图想要好好听,但因为他们是硅谷回来的,他对中国的文化不太了解重庆微信营销专家,所以这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沟通障碍,我总感觉我在对牛弹琴,他们很努力在听,却学不到东西。
大概在春节以前,我就好好想了想重庆微信营销专家,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发现问题主要是出在我身上,整个过程我都是在给他们讲道理,但我的经验和他自己在美国的体验对不上,所以就听不懂。
两个人聊天,多多少少有类似的体验或是经历,就能聊通。以前我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我都投的是中国的创业者,文化背景比较像。但对美国回来的这几个创始人,这样就失效了,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发现主要的障碍是体验和经历不同。比如说一个人是战士,一个人是科学家,这就像秀才遇到兵,秀才在讲他是怎么读书的,兵在讲他是怎么打仗的,他们体验完全不一样,沟通经常沟通不到一块儿去。
但是呢,本质上,创业是殊途同归的里程,是一种生活方式嘛。我就换了一种方式,不讲道理,反正效果也不好,不如慢一点。我就基于他公司的产品,基于他公司的业务,不停给他设计体验,让他自己去体验。
比如说,定个目标,在什么时间之前要招到一个UI设计师。那你有这个目标,他就去招,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不同的体验。
因为他在招人,他从美国回来的在中国招人他不会,不知道不懂这个文化。我就跟他说,不要把这件事当作是在招人,如果这个人不符合你的标准,你就跟他聊,聊聊中国文化,他的生活现状,他的家庭,他的痛苦啊,这些问题。那你在面试这个人的时候,时间也不会浪费掉。如果你觉得这个人很好,那你就想办法把这个人招过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分析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
这个过程就是非常好的体验,我没有教他如何做,但是有个目标就是一定要招到这个人嘛,他就要不停地去面试,不断去谈,那这个时候,比如说,他没两三天就有体验了,发现和这个人聊的时候发现,原来中国的程序员是这样想问题的,和另一个人聊,原来中国的90后是这样想问题的。到最后他不仅是招到了这个人,还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时候我再跟他分析,哪些行得通,哪些是有效的,帮他分析如何去适应中国的环境,然后点播总结,他的学习成长速度就很快。
后来再有一次,因为他的产品是比较个人化的,是做他想做的东西而不是用户想要的东西,我就跟他说不要做你想要的东西应该是用户想要的,反复说,他虽然点头但不理解。我就又设计了一事让他干,我们关系很好,让他做就会做。
我让他大概每天就找三五个人去聊,和你的用户去聊,去问他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英语学习的产品,一个社区,怎样做才能解决他的痛苦,怎么满足他的需求,深入去聊。然后他们就分头去做这样的事了。后来他们做了一个问卷,一共有10道题目,让人回答。回来给我看,我一看就知道这没得到什么体验,因为问卷问题是死的,问卷得到的是很空泛的。我就跟他说,我们改进一下,换个方式,基于你设计的这些问题,找出三个关键点,去挖掘用户需求是什么。
用户需要分类,需要更好的learning,更好的学到东西,也需要有趣,那在这三个点上,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基于这三个问题深入挖掘。这时候再回来就不一样了。发现白领是这个样子的,他们需要是一个什么东西,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在国外需要的是这个,而背后他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哪些是共性,哪些是个案,不断深入地聊,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把用户需求挖掘出来了。
他在这个时候就明白了,他做的产品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而不是自己如何设计规划的产品,他自己由体验得到的东西是最靠谱的,是他自己的东西。我在这个过程中,就只是让他不断去做,然后回来给他总结分析,也挺省事的,他们还学到了东西,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次,他们要解聘一个员工,他们就很犹豫,很焦虑,怎么做对公司有利,就来请教方法。我吃了前面的亏,就不跟他讲什么经验方法了,就跟他说,你就把这个员工解聘掉,不论是对还是错,先把这事做掉,做完之后我们再来分析学到了什么。他不敢又难以启齿,心里不舒服又不知道怎么说,我就逼着他在一个时间段中必须去做。
这不关乎一个对错,关乎于你要首先迈出这一步,拿到你自己的体验,下一次才有可能做对。这一次错了,都是为下一次做准备。这个过程中,他就收获了很多,比如如何和一个员工建立一种关系,如何去激发一个人,这个员工业绩不好,是卡在哪里,是哪里出了问题,他为什么进入了这个公司,创始人为什么招他,创始人是什么想法,这个员工是什么想法,是什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匹配,使得现在这个员工工作不好。
下次再去招人、请人就很清楚,应该去招什么样的人。看起来这一次只是一个员工解聘的问题,但其实还包括价值观、共同愿景、团队文化、磨合的问题、对人的包容度、怎么打造团队共同价值观。原本我是想像讲道理一样讲给他们的,而他们自己去体验到的比我讲给他们要好多了,关键我也省事,他们自己也很嗨。他就会感叹,啊,仅仅是解聘一个人就可以学到这么多,将来能学到多少啊。我根本不担心这家公司到底会不会成功,而是看他从体验中有没有学到东西,自然而然就做好了,不用关心业绩。
【案例二:博雅互动】帮助创始人克服困难
2013年11月12日,戴志康参与天使投资的博雅互动在港股上市。博雅互动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深圳。博雅互动运营着一系列知名的页游以及手游产品,其中包括德克萨斯扑克、斗地主、十六张麻将、十三张麻将、锄大地、大老二、大话骰、桌球、双扣等棋牌益智类游戏;开心宝贝、虫虫特攻队、地产大亨、城市猎人等社区类游戏,它同时是聊天室系统开发商和真人社交网络社区(SNS)游戏开发商。
2011年,红杉以600万美元成为博雅互动的A轮投资方,博雅互动3个多亿元的营收中,有七成来自海外,产品线也从德州扑克延伸至其他棋牌类产品。2013年11月12日,博雅互动在港股独立上市。
戴志康完成了众多天使投资人们的终极梦想——投出一家上市公司。
永远相信3F原则
雷军投资有一条原则“只投熟识的人”,在这条原则下,雷军成功投出了自己的“雷军系”,成为中国TMT领域最重要的势力之一。而戴志康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这个投资逻辑之下——不管这个人做的事靠不靠谱,只要我了解他,并认可他的能力,这钱我就投了,结果他也成功了。
天使投资的发源地硅谷,几乎所有的投资人在做天使时都信奉着“3F原则”:family、friend、fool。
这里的3F指的是天使投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family”即指家人,想获得投资最好先从家庭着手,即寻求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的帮助;friend即指朋友,朋友彼此之间互相熟悉,也极少欺骗;fool即指笨蛋,“假设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想做点什么事情,而又刚好碰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又很有钱,那么我就可以说服他来投资我,这种天使投资者说通俗点就是笨蛋。”
——或许天使投资本就不是什么需要智慧的事情,而是在于你是否认可这个人本身。
在当时看来,戴志康投资博雅互动创始人张伟,是不折不扣的fool。张伟是个轴人,在腾讯QQ早已一统江湖的21世纪前10年,他始终坚持的产品是群聊聊天室。这个项目不是因为创新不被理解,而是纯属不靠谱。张伟在这个产品上撑了7年,2004年还将2001年成立的工作室升格成了博雅互动公司。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张伟演示PPT时写于其间的口号:打败QQ群—说着外人认为颇为荒诞和注定失败的愿景,张的眼睛还放射出“极其坚毅”的目光…
但是戴志康认可张伟,戴认为,张伟若是重回大公司,挣钱肯定比全职创业要高。戴的疑惑是,张伟的理念一定被很多人打击过了,为什么他还这么轴地去做这个事情?为什么相信自己可以愚公移山?还能有追随者?戴的结论是,“坚毅这个东西不一定全是褒义词,但我就觉得这种执着的人挺牛B。某种程度上,这人是个神人。”
说服他人,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