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小龙和他带领的微信团队,创造了一个神话,彭博商业周刊对微信团队做了一次采访,全文如下:
微信盗梦十诫一:对时代潮流保持敏锐
张小龙说,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会把自己当作建筑设计师,一个平庸的程序员会把自己当作建筑工人。在T.I.T的Loft式建筑里,这个面色黝黑、寡言少语的中年男人和同事们在建造一个看不见的庞大空间,一个他希望“Weniger,aberbesser”(德语:越简单,但越好)的生态系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品,科技公司的办公场所也反映这种风格。微信T.I.T租赁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共六幢楼,皆为三层,开阔舒适,绿色葱茏,远处北有广州塔,南有琵琶洲,闹中取静,原本在南方通信大厦写字楼里熬夜的“矿工”,在新的空间激发灵感;园区里大多数是服装时尚工作室,微信的邻居有七天酒店总部、贝塔咖啡,科技范儿十足,此前这儿出没创业者、投资人,现在有了微信大本营、人性试验场、全国产品经理好奇的“延安灯塔”,更有理由扎堆了。
微信盗梦十诫二:保持粗放,保持笨拙
“这是我们做的最兴奋、大家期待也很高的一个项目。”腾讯规划设计部专家Neo说,腾讯每年在全国都有十几二十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装修面积,对于常规的写字楼设计已经审美疲劳了。而一家引领风潮的高科技公司,突然置于工业时代的老厂房(原广州纺织机械厂),反差带来另外一种美感。
Neo欣赏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原则讲究“原生态”:原厂房的红砖外墙和钢筋结构都完好保留,室内装修使用的两三千平方米木材均为没经过处理的原木。用久了有的桌子开裂了,开会时有人在桌上涂鸦,都放任之,“我们要的就是历史痕迹。”微信最初UI底色是蓝色,但后来换成了绿色,“细节控”张小龙后悔过——绿色在安卓手机上有偏色,但要改已经很难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了。他说“换肤”是不自信的表现,于是“将错就错”下去。
微信盗梦十诫三:关键的使命是沟通
再怎么做延伸的有噱头的理财、支付及开放平台,微信满足人最大、最基本的需求仍然是沟通。张小龙曾经把微信形容为一个“消息系统”,“沟通是所有关系演化的基础,是所有关系发展的核心。”
在绿树成荫的T.I.T,微信楼宇之间的沟通,信息的流转——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物之间,亦随处可见:当你来访微信总部时,需要先到4号楼前台,通过二维码扫描进行访客登记,被访人会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这里还有与“印美图”合作开发的微信照片打印机,与“友宝”合作的自助便利店,与海尔合作的微信空调。在咖啡厅和餐厅的消费也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如果你在T.I.T工作,只需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和你的微信ID。
而从4号楼到3号楼,你可以绕过室外的一棵大树,也可以从两楼之间有东方园林风格的木制楼梯走过去。3号楼和对面的2号楼之间,则依靠新增的空中连廊连接,这是微信对老厂房为数不多的改动之一。站在连廊上,对园区一览无余,尤其会看到路边竖立的一块斑驳铜板,上面刻着微信的几个转折时刻:2011.1.21发布、2011.5.10语音、2012.3.291亿,433天。2013年1月15日,微信不满两年迎来3亿用户。如果2015年微信达到全球10亿用户,或许将再刻下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数字。
微信盗梦十诫四:极简主义
乍一看,微信的1、2、3号楼好似宜家(5号楼是QQ邮箱团队),每层楼有200张左右的白色的桌子和台灯。坚持极简主义产品观的微信团队偏好斯堪的纳维亚的极简家居风格。按照规定,他们工作台的组合包括6人、8人和10人三种类型,每个人的可使用面积为2.5平方米。微信早年被大家熟知的行军床在T.I.T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供应商冠美提供的可平躺转椅,许多员工午休都直接将椅子拉平。此外,尽管整个园区有咖啡厅、休闲区、健身房、小会议室,但是办公区的配置保持统一。张小龙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他对T.I.T比较满意的是:“空间开阔,没有了一般的都市办公楼的压抑感,在设计上将简约和闲适结合得很好灵感源排版,让人能平静下来思考问题。”
微信盗梦十诫五: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这句话是马化腾(Pony)说的,张小龙关于微信产品的类似表达是“功能服务于场景和整体体验,没有孤立的功能”。在办公楼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幢楼里刷了可擦漆的那几根柱子。“很多时候创意不需要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迸发出来,大家就是在一起聊聊天,突然撞出一个好点子,正好你站起来,拉着周围几个伙伴说,我们有个什么东西,可以直接用笔在柱子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腾讯高级公关总监张军说,“以前南方通信大厦不满足这种条件。”
比起以前拥挤的格子间,会议室的白板,现在微信更激发出了很多头脑风暴。微信入驻T.I.T后迭代到5.0版本,多了表情商店和支付功能,“扫一扫”范围扩大到CD封面、街景及英文单词等。负责微信支付的高级产品经理Wawaye,负责开放平台的TS都是85后,大学毕业后就深度参与了微信的关键历程。
张小龙麾下有十几位核心高管,但此次《商业周刊/中文版》拍摄,有三员大将缺席: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移动生活电商部副总经理XiaoKang,负责微生活与微信对接工作的GregGeng,负责微信UI设计和视觉的Kink(微信的人习惯用英文名字)。
据看过他们工作的人透露,在柱子上写写画画,也是他们的常见场景。
微信盗梦十诫六:原始是人性的
在拍摄时,张小龙和7位高管都很轻松,相互打趣,其中最活跃的当属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Lake。他2005年3月加入广州研究院,先后负责QQ邮箱、微信的产品团队,是神秘的微信团队不多的对外界表态的人之一。他调侃身高1米9、负责微信国际业务的国外同事说,“YaoYiYao”,边做出“摇一摇”的动作。大家哈哈大笑。
微信当初强大功能之一就是“摇一摇”,张小龙几次内部产品分享都举这个例子,说“最简单自然的动作”是人最本能的行为。微信办公区也有一个满足本能行为的设施——滑梯,它不像谷歌的那么长,只是从三楼滑到一楼,却成为其最有特色的一个设计。这也是设计师Neo很喜欢的地方,“以往写字楼的层高太矮,无法实现这个装置。另外一点是微信的员工都很接受滑梯。”他们在午餐、下班或有急事时都会滑下来。不用10秒钟,就可以体验到简单、自然、爽(这是微信本身给用户的体验)。马化腾也喜欢滑,还上传自己玩滑梯的视频到腾讯微博。
微信盗梦十诫七:人的贪嗔痴
悖论与技术进步相伴而生。张小龙既倡导“好产品会召唤用户”,同时又相信“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既坚持不在产品中掺杂道德感,又要求洞察人的内心欲望;既认为人性化即以己推人,又要训练自己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微信既满足用户的贪嗔痴,但又要用户“少发微信”……他不止一次表达过,“世界是荒诞的。还有哪个产品会让用户少用(香烟除外)?”
至少,在微信T.I.T的小天地,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6号楼是餐厅(请注意是餐厅不是食堂),分为两层,二层还有户外就餐区。这里有环球美食、中华小厨、面面俱到三种菜系套餐,以及自助沙拉吧。掌勺的,是从澳门一家酒店请来的大厨。嗯,有些人吃饭时在低头看手机……4号楼充分考虑了技术宅男:桌上足球、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械。更贴心的是,在男女比例七比三的情况下,微信还为女同学们配备了舞蹈室,3月3日就提前准备好Girl’sDay的礼物。腾讯行政部的Janice说,公司为员工提供免息30万元贷款购房,目前已有1650人享受。
工作是怎样以付出兴趣为代价的?做产品的人怎样审视自己的产品?此前周日晚上,Wawaye第一次在T.I.T加班夜宿灵感源排版,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照片,空荡荡的办公室,苹果电脑休眠,楼梯和绿植无言,窗外是“小蛮腰”,园区寂寥,像极了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唯有室内的几幅海报,让人再次目睹颇为触动:“曾经在微博上虚掷光阴/如今又在微信里蹉跎岁月/你以为通过手机连接了世界/其实屏幕拉远了你和朋友间的距离/是时候放下手机,和朋友面对面了!”这是2012年7月微信4.2版的启动画面。当时马化腾第一时间发表微博,称赞微信是“腾讯最具文艺范的产品,感动人心……”
微信盗梦十诫八:生态系统
据说马化腾及总办对T.I.T的设计要求是:跟周边的环境一定要融合。该园区是开放的,平时老百姓会来这儿散步、带孩子玩,微信既希望保持环境原貌,也不希望上班时有人透过玻璃窗探头探脑,于是做了巧妙的装修和隔离。
微信内部空间有零散布局,但彼此并不割裂,错落有致,这可以理解成空间的打通,也是整个园区生态系统的完善。每栋办公楼里都有位于二层和三层之间的休闲区,挑高很矮的夹层与办公区融为一体。当硅谷的办公楼由早期的个性化转向标准和规范时,腾讯在探索中国的高科技公司的办公环境风格创新。
“狂热的技术信念,需要用一些稳固的技术来支撑。”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HarveyZhou曾经在大学演讲时说,微信的成功在于腾讯式的“三位一体”策略:产品精准、项目敏捷、技术支撑。微信是一个海量系统,有上亿用户同时在线,在一个单独功能上每天有百亿级的访问,如何保持高度稳定又能扩展创新,其实微信是在悬崖边跳舞……
微信盗梦十诫九:边界
当微信的人反复强调“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它的定义及其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了。今天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在争抢微信的入口,开放平台背后的生态系统有多少还是微信可控的已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我们没有想太多,我们只是想做一个好产品。”简单、人性、自然,这是张小龙对伟大产品的理解。微信团队认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世界观放到里面,那么我们认为将来的世界人们应该怎么样,我们就可能通过一种工具去改变人的生活模式。”
就像微信对T.I.T园区的设计是可以掌控和自由发挥的,但它抵挡不住每天源源不断的造访人群。微信有一个专门的导游团队,负责接待各种官方或民间访客。微信公众平台开放15个月内,有200多万注册账号,每天新增8000个,信息过载让账号和用户都不堪重负。手游接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