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在中国营销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谈营销,谈品牌余额宝的营销策略分析,你不谈点定位,就显得你不懂营销。
但也正是因为定位被神化,这几年来,反定位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甚至把定位踩在脚下,贬得一文不值。
最近这段时间,重新看了些定位理论的书籍,现在就把我思考的一些东西分享出来。
定位的观点绝对是营销理论的重大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神化和贬低都不可取。
《 查找图书定位》的核心观点是: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
具体有如下观点:
1,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要顺应消费者的认知;
2,把认知当成事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
3,认知大于事实
4,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5,如果不能在一个领域成为第一,那就在另外一个领域成为第一;
6,心智讨厌复杂,混乱,因此要简化信息,一词占领心智。
7,在心智中建立差异化,而不是在产品层面建立差异化
以上的观点,我基本都同意,而且确实对于没有营销概念的老板而言,可谓是振聋发聩,恍然大悟!
除了提出这些以外,在《与众不同》这本书中明确提出了,打造心智差异化的概念
1,成为第一
2,拥有特性
3,领导地位
4,经典
5,市场专长
6,最受青睐
7,生产工艺
8,新一代
9,热销流行
看到这九大打造心智差异化的方式,你就不难理解类似于“XXX领导品牌”,“遥遥领先”,“更高端”,“开创者”…等等口号了,因为这些就是打造心智差异化的方式。
当然,这九大方式当然没有错,但任何的营销概念、手段方式在出来后,都会被同化。
你说你是领导者,那我就是销量遥遥领先,他说销量绕地球多少圈,还有人说每年卖出XX亿…
也就是说,当所有人都在用这种方式抢占顾客心智差异化的时候,消费者更加的懵逼了,到底该相信谁?
除了九大概念外,还提出了实施心智差异化的步骤;
1,竞争环境分析
2,找到差异化概念
3,信任状支持
5,传播你的差异化
以上这些理论观点,以及步骤确实给予企业拓宽打造品牌的思路。
《定位》的核心观点出来后,有又出了《营销战》一书,引入战争中“防御战,攻击战,侧翼战,游击战”的概念进入定位理论,丰富了定位的指导路线。
而后针对企业多元化概念,出了《聚焦》一书,阐述企业经营要聚焦,把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业务上,反对品牌延伸,认为一个品牌只能占据消费者的一个认知。
一旦品牌进行延伸,势必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不够聚焦、导致混乱,最终导致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丧失。
说到这里的时候,定位理论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赞同的,而且这些概念非常的重要。
而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呢?
1,定位无法解释小米品牌延伸的问题
2,定位无法解释胡桃里、iPhone等融合产品的成功
第1个问题,不能说是错的,但太绝对化了,小米手机,小米充电宝,小米平衡车都算是很成功。
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网盘都很成功。
所以,品牌要不要延伸,不能以单一的心智来衡量,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资源,企业战略等。
第2个问题,这就是定位理论的硬伤,因为按照心智模式来讲,胡桃里,iPhone在当时的人们当中,是不存在的事物,也就没有心智认知。
而消费者没有认知的事物,心智又拒绝新事物,因此断定胡桃里,iPhone必然失败,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里斯和他的女儿出了一本书《 查找图书品牌的起源》,书中观点认为:
1,创建品牌的本质是锁定品牌和品类
2,品牌是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
3,消费者“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4,心智份额决定市场份额
5,品类源自分化
6,分化诞生机会,但不会诞生品牌,但只有把握分化的机会,才可能诞生新品牌的机会。
并且对于如何开创新品类,提出了五大切入点:
1,技术创新开创新品类,比如iPhone
2,新趋势开创新品类
3,开创“心智中有,市场中无”的新品类,比如男士袜子
4,聚焦开创新品类,比如老板聚焦吸油烟机
5,对立开创新品类,比如七喜,非可乐
品类战略的以上观点都很不错,发展了定位理论,但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应该是“消费者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其他的一些观点并无法指导营销的实践。
分析到这里的时候,我一直不太明白品类分化和市场细分有什么区别?
当然,书中也给出了解释:
“很多人把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市场细分与分化混为一谈,二者从字面上看虽然相近,但本质截然不同。
其一,二者立足点不同,市场细分理论诞生于营销竞争的市场时代,立足于市场中,而分化诞生于心智时代,立足于营销战争的终极战场——潜在消费者心智中。
从这个角度看,分化可以叫作“心智细分”。
其二,市场细分的重点是对现有市场和需求的聚类,目的在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展开营销;
分化则重点研究潜在消费者心智认知的归类,目的是发现可能的新品类机会。
从结果来说,市场细分更多的在于更好地满足现有的消费者需求,分化则更多的是创造新的顾客和需求。
正如索尼公司前董事长兼CEO出井伸之所言,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卓越的企业应该创造需求,引领消费。
“随身听”的发明,能说是发现消费需求并满足了需求吗?显然不是,“随身听”实际上是索尼公司创造了需求,引领了需求。”
书中关于市场细分的概念没有错,市场细分是针对现有需求的满足,但有问题的是对品类分化的解释:
“分化则重点研究潜在消费者心智认知的归类,目的是发现可能的新品类机会。”并且举了随身听的例子,表明品类分化创造了新需求。
其实,同样的例子还有汽车,智能手机。
在马车的时代,如果你问消费者你想要什么样交通工具,他们只会说“一辆更快的马车”;
在功能机的时代,如果你问消费者你想要什么样的手机,他们会说“更好用/充电更长/能拍照的手机”。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