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

Hi, 请登录

1%和10%做电商运营必须关注的数据

许多传统企业由于在资金以及供应链方面拥有比较强大的实力,因而可以在转型做电商的过程中一下子投入几千万元用于电商运营、广告购买以及品牌推广等,并期望在如此投入下能够立即把握电商大势,实现线上销售的突破。但往往就是这种急于求成、不顾电商运营节奏的做法让许多传统企业走了不少弯路。

大洋彼岸有一个美国电商Webvan,当年估值85亿美元,融资3.9亿美元,却最终运营失败。Webvan在每天只有2000笔订单的时候就投资了1800万美元建网站,4000万美元建仓库,几千万美元做推广,其投入的节奏与网站订单的运营基础严重不匹配,最终的结果是Webvan亏损6亿美元新车上市会软文 活动,直接宣告倒闭。

从这个美国电商总结出的深刻教训就是:不管传统企业拥有多少资金,,多少资源,都需要注意电商发展的节奏,即订单到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还有国内的万达电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其一上来就是扩大规模、建立庞大的队伍与系统的思路,完全不注意电商运营的节奏。开始的时候其还拉上腾讯及百度作为合作伙伴,规划了一个O2O电商大系统、大平台,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电商负责人也黯然离场。其实正确的节奏应该是先找一个万达广场小规模试验、试错、做透,然后慢慢滚大并扩大到全国。

如果万达影院事业群等电商O2O均采用从小到大的渐进思路,那么便能避免重蹈覆辙。衡量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节奏有三个经验性数据,这三个经验性的数据是我在最近几年的电商创业实践中总结的以及与各大传统企业电商总负责人探讨交流并一致认可的数据。这种来源于一线的实战数据才是最靠谱的。

第一个数据:1%

判断何时可以开始大规模推广的经验性数据:订单超过100笔/天,淘宝店或B2C网站的访问量每天超过10000人,即订单转化率超过1%。订单转化率达到1%的基础目标,就可以开始大规模地推广。线上销售转化率没有达到1%标准的传统企业,其实也就意味着其在线上的运营基础还没做好,在这个时候不建议做大规模的烧钱推广。当然,这个数据是电商行业内的平均数据,每一个类目会有不同的表现,传统企业在判断自己的节奏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品类来考虑。

第二个数据:10%

判断传统企业电商事业是否及格的经验性数据:线上销量占整体销量的10%。达到10%表示传统企业电商开始起步。

第三个数据:10%

判断传统企业现阶段是否已经跟上移动电商发展的经验性数据:移动电商是否占到现在电商销售额的10%。如果超过了10%,则说明传统企业对于未来电商的布局是及格的。移动电商、微信电商以及O2O是大势所趋,传统企业需要在这些渠道上有一定的准备。我发现许多传统企业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以上三个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运营节奏,结果目标设定出现很大的偏差,最终导致资源以及资金的浪费。节奏是如此重要,以至于陈天桥的个人电脑屏保设置的永远是“节奏就是王道”这句话。据盛大的人讲,陈天桥吸取了因过早启动电视互联网项目而失败的教训,将这句话放在电脑屏幕上天天提醒自己;现在乐视及小米开始抢占客厅互联网,现在做就是一个好的节奏。我在微博上曾提出一个问题:一个B2C官网,从0到100笔订单时,公司哪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从100到1000笔订单时,公司哪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过快及过慢的电商运营节奏都不行,这很考验电商CEO的经验与判断能力。

下面看一看电商人的讨论。

电商人A:每天有0~100笔订单时,重点是流量、转化率、客户满意度。而每天有100~1000笔订单时,重点要考虑供应链仓储管理、客户满意度、团队建设管理。

电商人B:每天有0~100笔订单时,要把整个流程走顺,前期靠口碑传播获得第一批用户,别一开始就投放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广告。每天有100~300笔订单时,要提高管理,包括物流、财务等都要规范起来。

电商人C:每天有100~1000笔订单时新车上市会软文 活动,处于稳中求快阶段,要快也要稳。

(1)IT架构和应用:系统的稳定性、速 度、安全性,优化各项业务应用,做好实时监控,机房、支付、短信、上游服务商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迅速响应。

(2)优化和提高服务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服务标准化。

(3)分析运营数据,找到未来赚钱的方向和产品。

以上意见讨论均来自一线电商人,具有参考价值。

还有一个经验性的数据常常被传统企业所忽略,那就是自公司开始做电商之后,线下的销售同比增长要达到10%。在做电商渠道的同时,扩大了品牌的线上知名度,从而导致线下的销量也增长了10%。与单纯的淘品牌不同,线下的市场是传统企业的根基,线下增长达到10%才是传统企业做电商比较健康的目标。例如一个传统企业是做服装行业的,其线下销售额已经达到1亿元,而线上的销售额是1000万元。在做电商的同时,该企业线下的销售额不仅不能减少,还需要增加10%,即这家企业因为做了电商,线下的销售额变成了1亿1千万元了

传统企业做电商除需要有稳健的运营节奏之外,还需要有稳健的电商渠道布局,不要只依靠某一个电商平台,需要分散风险,均衡不同的电商渠道。我认为5:2:2:1的经营性数据比较符合目前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电商的要求。这个经营性数据是指:50%的销售额在淘宝和天猫;20%的销售额在其他B2C平台;20%的销售额在网络分销渠道,网络分销不是企业自己做,而是交给代运营或者淘宝客等;最后的10%销售额来自于企业官网或者微商等移动电商渠道。中国的电商跟美国的电商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美国,电商80%的销量都来自自己的官网,用户要买产品都是到企业的官网买。

但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许多传统企业大部分的电商销售额都来自于天猫、淘宝、京东这几个主流平台,而其他渠道则由于销售额不高而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建设,这种做法是有一定风险的。例如你将4000万元都投到淘宝、天猫上,如果淘宝、天猫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就会一无所有。所以传统企业需要按照节奏,尽快推进企业的互联网电商化进程,增强自身实力、分散电商渠道风险,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除了关注数据外在电商运营中要避免掉进以下10种坑里:

1、单纯卖货思维;

2、无优质内容生产能力;

3、单纯KPI思维;

4、对新媒体缺乏认知;

5、唯技巧技术至上;

6、纯事务派;

7、无前瞻及战略眼光;

8、唯赚钱至上;

9、投机不投入思维;

10、“弹”尽粮绝。

下面就对以上10种坑逐一进行分析,某些案例如果你似曾相识,那说明这个分析是货真价实的案例。

一、单纯卖货思维

点评:这是传统品牌的传统营销思维在电商运作上的继续,或者说还是以传统的营销思维来做电商。其实,传统品牌在传统渠道也是卖货的思维,说白了卖货的思维就是批发的思维。

要么闭门造车整一盘货,要么跟随抄袭大牌整一盘货,像服装行业就是跟在欧美流行杂志或大牌后面,然后,整个市场都好像用的是同一个设计师。这种卖货思维就是在货品开发之前,没有全盘规划,在推向市场之后根本不管销售如何。本来做批发就是一锤子买卖,代理商把货拿回去了,管你卖不卖的。

当用这种卖货思维来做电商就立即凸显了二者的冲突,电商的本质是零售,而零售讲究的是品牌整体的运营能力,需要的是品牌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匹配。

具体表现:

1.抄袭山寨一盘货;

2.随便到批发市场组一盘货;

3.反正仓库大把库存,是最典型的想法。

思想根源:

根深蒂固的传统品牌的传统营销思维在电商运作上的经典体现;

卖货思维就是批发思维;

传统营销对品牌建设的缺失在电商运作上的体现。

二、无优质内容生产能力

点评:品牌是优质内容的综合体,电商店铺和实体店铺一样都是优质内容的情景化和剧场化的再现。无论是在实体店表现优异的品牌,还是在电商运作方面出类拔萃的品牌,他们无不体现这点。反之,那些死去的电商和即将死去的电商,都缺乏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

无数死去的电商先烈无不揭示了一点,这种没有内容生产能力的电商,他们只知道粗暴的打折促销活动。在实体店,坐等顾客上门,在电商则完全依赖平台的流量;这种没有优质内容的品牌,给人的感觉大多低端、粗制滥造,没有鲜明的品牌逼格。

具体体现:

1、根本没有策划创意部门;

2、对网络媒体的应用一无所知;

3、只是电商平台的寄生虫;

4、完全依赖促销活动生存。

思想根源:

1、还是传统营销思维主导电商运作;

2、对电商的实质缺乏有深度的理解。

三、单纯KPI思维

点评:新浪微博上流传一篇文章叫《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大家知道绩效即为KPI。如果说真的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那么,国内无数传统企业都毁在这个时髦的概念上。在国内,凡是时髦的概念,土豪们必然都有兴趣去学去做,凡是土豪们去学去做的概念,必然会在实际执行中扭曲。很不幸,很多品牌的电商运作也就是死在这扭曲的KPI上。

这扭曲的KPI到了什么程度呢?土豪连一毛钱都要算出投入产出比,现在换了一个时髦的说法叫转化率。如果你要是觉得在转化率上没有办法说服土豪,那么就不要和土豪谈任何所谓的方案。

比如,和土豪谈新媒体营销,土豪必定要说,我这条信息放出去你必须给我带来多少转化率。或者说,我给你多少钱,你必须给我带来多少销售。简单,粗暴。

具体表现:

1、凡事必大谈转化率。

2、KPI为核心,无任何试错机会。

3、策划创意乃至任何创新都是不可能的。

思想根源:

1、想赢怕输:就是想投点钱试一下,但绝对不要亏本,有得赚才继续做;

2、变相的管理监控,以为这样就可以牢牢的把员工管好。

四、对新媒体缺乏认知

点评:很多品牌的电商店铺其实就是互联网世界的一个“信息孤岛”,除了依赖电商平台自身的推广工具之外,几乎,这些电商店铺是“与网隔绝”的。后来,发展到在微博、**群、**空间发各种令人不厌其烦的促销广告。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简单粗暴的促销信息的推送,对于店铺与网络世界的沟通,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时至今日,很多电商店铺的“信息孤岛”的状态仍然存在,更遑论什么社交电商。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新媒体的理解仍然是一无所知:他们把在微博微信注册个账号就是认为是新媒体营销,他们把复制黏贴的心灵鸡汤就视为内容生产,他们把自吹自擂的软文就是当作是品牌传播。

具体表现:

1、一窝蜂的成为微信营销微营销传销培训的猎物;

2、一窝蜂的注册微信公众账号,然后不到几个月就不知道要发什么内容了;

3、还是在**群、**空间、微信微博发促销广告;

4、以为在百度投关键词就是网络营销。

思想根源:

1、还是以传统营销思维主导;

2、对于新媒体将在品牌营销中乃至在电商运作中的地位一无所知;

3、对于新媒体营销的运作道听途说。

五、唯技巧技术至上

点评:现在关于电商运作的各种技巧技战术的分析、运用、实战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微博微信上也大多是此类信息,而且这些技巧技战术都是完全依附于淘宝天猫而来。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的眼里,淘宝天猫就意味着电商,但是还是要说,虽然淘宝天猫占据电商绝大部分的份额,但不是意味着他们就是电商的全部。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来研究淘宝天猫各种乱七八糟的规则,而且这些规则年年在变,时时在变。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搞通搞透这些规则,电商运作就会一马平川,什么流量转化率都是手到擒来。

而现在,恰恰是这些精通技巧技战术的店铺深陷困境,可以说,技巧技战术并没有挽救他们。

众所周知,店铺之所以要苦苦研究技巧技战术就是为了引流,就是要通过平台给的各种推广工具、技巧技战术把流量导入到店铺。当然,这些技巧技战术可以带来一部分流量,但绝不是全部。

在性感营销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话:一直固执的认为所谓的电商运营技巧虽然对店铺有帮助,但远远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整个电商池子里的水不够而且水源有限,阿里和新浪合作就想着从微博引流过去,但似乎成效不大,现在卖家都已经患上了流量饥渴症,靠技巧性运作带来的那点涓涓细流根本满足不了卖家的如饥似渴。平台是赚钱了,但苦了卖家。

具体表现:

1、技巧技战术的掌握成为电商运作的全部;

2、流量饥渴症。

思想根源:

对电商以及运作根本没有深度的认知和理性的规划。

六、纯事务派

点评:大家知道,现在在进行电商运作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传统品牌转型而来,这些土豪在实体渠道都是通过自己的苦苦打拼才获得今日的成功,所以说,他们都是真正的实干家。这些实干家们在电商事业上是默默打拼、任劳任怨。他们的口头禅就是“做实事,多干活”。任何与其价值观、认知、思维有偏差的想法都被他们视为吹水、理论、不切实际、不能落地等等。

他们在实体渠道确实是依靠自己的真材实料创下了品牌的一片天地,这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只知道干活,而疏于思考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