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做悟空理财的产品凭什么吸引到如此多用户?1月30日,3W公开课特意邀请悟空理财的CEO李治军,来分享他是如何重新定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
先给大家做些背景介绍:玖富是悟空的娘家,是一个有9年历史的公司,和国内1000家银行进行深度合作,在风控技术和发展模式上为行业人士看好,其定位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者,而悟空只是其整个生态链布局中的一个产品。
一个客服创造的传奇
2013年12月23日,我正式加入玖富。最初的前3个月,我只是默默无闻的客服,因为在前一家公司宝洁学到的知识告诉我,做生意必须了解用户。因此,在这3个月里,为了感知用户、感知市场,培养敏感性,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抱着电话,呆在一个叫赛马场的大会议室的角落里,给客户打电话,3个月的时间大概打了两百多个电话,对于市场的前期观察成就了日后悟空的雏形。
成立悟空之初,我一个人从零开始去招员工,公司当时没有工位,我和小伙伴每天在咖啡厅办公。我曾发过一条微信:“历史会记住我们”,这条微信至今保留在我的朋友圈。
2014年9月18日,悟空理财低调上线,当时我在团队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句话:918,打响入侵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枪。
选择大于努力
在外界看来,悟空速度令人称奇。上线当天,交易额破了一百万;第7天单日交易额破一千万;第23天,累计交易额破了一个亿;第80天,我们用户数量破了一百万,第116天,我们交易额破了10亿。
这就是我们的悟空速度,除了当年的余额宝,应该还没有第二家公司有这样的成绩。而且我们只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官网是静态页面,没有APP。在创业过程中,我有一种体会,选择创业项目和行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受众广、高频率、易传播”的项目。选择的重要性大于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定位,源于感知隐形的痛点。很多人会对痛点进行过于简单粗暴的理解,但其实痛点没有那么明显,人倾向于去习惯一个东西,而不是说去发现它。
拿调查问卷的误区举例,我跟很多朋友说,用户问题不是问出来的,是感知出来的。在玖富前三个月,我每天去跟客户聊天,聊他的生活,聊他怎么用钱、花钱,以及他的故事,就是去感知用户的真实体验。
通过观察我发现,很多用户余额宝账户中超过一万以上的钱,可能放一年都不需要使用,但是却只能获得非常低的收益,这是一种损失。这个潜在的痛点是流动性与高收益的矛盾。感知到隐形痛点后,我们开始去寻找市场鸿沟。整个互联网金融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理财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理财习惯,做了很好的市场教育,用户规模已超过1个亿。虽然其他P2P玩家都非常有名,但即使再牛,抢到10%市场份额,也只能抢到15万用户。但换个角度看,余额宝拥有这么大的市场,做到其千分之一就够了。
思维大于聪明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每一个人在28岁之前靠聪明做事情,28岁之后靠思维做事业;聪明是天生的,思维是后天慢慢积累慢慢培养的。悟空的道与术,大家是可以习得的。这一百多天和未来我们都会坚持8个字“定位、认知、信任、传播”。
任何商业模式都应该由用户去决策,所以认知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如何去认知,我认为产品是核心引导。
产品是什么?它不是最后结果,只是一个路径,最终目标应是进入到用户脑子里,服务于认知。
在最早期的时候,我知道想要什么,但没法表达得很清楚。我对产品经理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他问:“老大,你到底想要什么”,我说,那是一种感觉,他就抓狂。但是他们很聪明朋友圈营销方法,去看我之前看过的文章和书,从而去填补我和他之间的知识鸿沟,慢慢他就找到了。
做产品靠的就是感觉,这好比“男女谈朋友”。几天前,我在公司讨论品牌战略时说,品牌不在于自己想表达什么内容,而在于用户跟朋友如何描述你。
传统P2P,采用传统方式:产品、期限、收益,模式固定化。而我们不分产品,只有一个帐户,就能直接影响到用户感知。
在我看来,产品和帐户大不一样。你可以把钱放进余额宝,到时候取出来,这是一种轻决策。但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潜意识中是重大决策。我曾经作为一个小白用户,进入到互联网金融,发现很多知名网站,做的产品太专业和高大上,让人有距离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看不懂意味着很难去把控,应该在产品意识上去专业化。如果把P2P的债权、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炒出来一道菜,我希望去卖菜而不是卖料。
我们产品的定位非常简单,我们主打月帐户,因为它最切中用户需求点。传统理财收益固定,不像余额宝一样波动没有规律。我们做的是逐月递涨的模型,第一个月给你7%,第二个月7.5%,第三个月8%,这个产品创新非常简单,但是一下子击中了用户心理需求。
因为是金融,有其专业一面,我需要去平衡合规性、专业性与小白认知。大家可以看到朋友圈营销方法,在悟空每一笔钱,都有一个清晰的债权匹配列表。我们也借“已知认新知”,大家会看到一些文章:哪里有余额宝,哪里就有悟空,这就是要让用户用余额宝的认知去认知悟空。悟空要走进大众小白的市场,包括配图、文章标题“万元以下放余额宝,万元以上放悟空理财”。这些都会让用户觉得这是跟余额宝差不多的东西,而用户的反馈正是检验我们认知有没有成功的重要标准。
深度大于速度,感性大于理性
尽管悟空理财看着像一个简单的微信页面。但过程中,我们写了无数东西,经常半夜写,第二天早上推翻。我们每天都基于用户去思考、定位、认知到传播,建立模型。即便后面错了,你也会想到什么地方错,这个是我一直说的,深度大于速度。
另外一个“感性大于理性”就是去感知用户,感知用户是否认识到了你的认知。我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后发现,很多传统互联网金融产品不能撑起最真实的信任。一个理财经理跟我说,用户会因为信任这个理财经理而去买他推荐的理财产品,而悟空要打造有人格信任的品牌。
——粉丝文化。其实最早我们不叫悟空,移动互联网是有生命的,本身带有正能量,品牌名字应好听、好记、好输入。打造一个品牌,还要有底蕴,如果没有拓展性,会一直很单薄,悟空背后有很多故事和素材,既有的认知可以去打造很多概念。
——人格化的沟通。既然命名为悟空,和用户粉丝沟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施主,这种亲和力、亲近感立马就有了。有了情感后,他会倾向于去相信你,觉得很熟悉,安全。
——品牌性格。我们一直在做最真实的团队。我们每天都会加班,有一次公司安排了师傅上门按摩,我全部都拍下来,发送了一条公众微信,当天就有几万人回复。到目前为止,悟空每一条微信都出自于我的手,包括每个字和表情,有些跟理财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用户可以感知到这是一帮年轻人,充满着正能量在做事情。一位阿姨介绍了很多朋友加入悟空,最初她并不放心,但之后跟我说,小伙子阿姨相信你。这是一种信任。当一个人把他的爱释放出来,他能够去影响999个人乃至更多。
而且用户使用了悟空理财,他的钱都是在第三方虚拟帐户里面,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借款人资金,只不过悟空理财实现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交叉,确保托管的安全性。有人问悟空为什么不去求外部债权,因为风险很难把控。悟空只接玖富内部的债权,所有风控都是自己来做。悟空不想通过收益率去吸引用户,我们靠的是安全、稳定。
非人格不信任,非粉丝不品牌
你会发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