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个人的看法中,活动和话题在初期的呈现上(尤其是标题),其实是具有很多共性的,所以下文很多内容不一定完全定位于活动,也可能只是话题相关的归纳,还请大家注意。
在我的理解中,一场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的产品,他的核心也在于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特性。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是用户认知、参与、分享的过程;而要让用户参与到每个环节,是需要满足用户的某些特性的。
在《社交红利》一书中,徐老师总结了活动运营的6特点:免费、简单、有趣、透明、可积累、可兑换。除了这6点,我觉得还有两点是一个活动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互动性和可信任性。
如果按照这种归纳,策划活动时,需要贴合的特性就已经有了8点,还不包括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么算下来每次策划一个活动,光注意事项就有十多条,那得多麻烦?虽然,一个好的活动,兼顾的点的确很多,不过自从互联网火了后,各种速成的文章和书籍就层出不穷。本文也不例外,将我自己运营的和线上观察到的各类活动(或话题)做了分类,归类了最受用户欢迎的5类活动(或话题)。
第一类-互动型活动
互动型活动特征在于该活动形式大众,潜在参与对象多数有关相关经历,而且需要和活动发起方进行相关的沟通交流。比如微博段子手经常发起的话题“你吃过最难吃的食物是什么“、“你请假用过的奇葩理由”,知乎的日常体验“失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等。
互动型活动有三个要点:
一个是这类活动(或话题)要相对大众,不然很多人是无法参与的
二是这类活动(或话题)要相对有趣,否则太平淡,用户是没有欲望去参与的
第三则是这个活动(或话题)必须是需要用户互动和参与的,如果只是活动方单方面的输出,其实很多用户是不感兴趣的。
第二类-猎奇型活动
猎奇型活动的特征在于独特、新奇,甚至怪诞。比如看到这样的新闻大家一般都会感兴趣的点击进去,“高三学生一年交往335个女友,食堂大妈都是他对象”、“武汉大学惊现女学霸,连续通宵自习3晚”。
猎奇型活动一般依靠三种方式吸引用户:内容、人物和形式。
第一种是依靠活动(或话题)的内容新奇,比如“清华小伙因为长相太丑,被拒绝面试”,旨在以内容吸引用户,你会因为好奇而产生点击甚至分享的欲望;又比如“学渣大赛”、微博曾经很火的“麻辣烫话题”等,都是利用人们的好奇以及事件的不按常理出牌来吸引用户关注。
第二种是依靠活动(或话题)的对象新奇来吸引用户。最常见的就是利用明星或者社会名人以及校园红人来吸引用户。依靠明星红人来策划活动,往往需要有这方面的资源,相对活动门槛比较高,但是效果却特别显著。
第三种就是依靠活动的形式新奇来吸引用户,比如朋友圈暑期传播很火的“吴亦凡即将入伍’H5微信策划相关书籍微信策划相关书籍,就是依靠明星+酷炫的H5展现形式来吸引用户,到后面的美的、美丽说,也不无借鉴了这种形式,依靠明星加朋友圈新玩法来吸引用户关注和分享。
第三类-体验型活动
体验型活动和互动型活动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互动型活动一般是参与用户和活动方(或话题)进行交流互动,而体验性活动则是用户在活动方创造的条件下去体验某种东西。
例如“硅谷互联网公司试吃行”、“光棍节一日情侣”、“我和校花校草有个约会”、“周星驰新电影观影会”、“发呆大赛”等,这些活动的核心是为用户创造一个条件和环境,体验自己不曾体验到的某些东西。
体验型活动是目前用户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活动形式。体验型活动可以非常弱化广告的形式,而且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品牌或产品体验中,带来比较直接的产品体验和转换,但是体验型活动的成本和组织成本相对较高。
第四类-隐私型活动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