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

Hi, 请登录

新媒体运营舆情监控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为作者的一点实战小经验,适用于有强烈舆情监控需求、暂时无法支撑付费舆情数据、自身对反馈的需求与TO C产品有很大区别、需要在行业内部快速迭代赶超竞品的中小型公司。

最近需要做一份TO B端的新媒体运营舆情框架,太久没有碰这块未免自己思维僵化,搜索了一番最近做新媒体舆情的方向技巧,搜索出来的大部分表格是这样的——

26 新媒体运营舆情监控的正确打开方式

内容整合型

35 新媒体运营舆情监控的正确打开方式

排名打分型

45 新媒体运营舆情监控的正确打开方式

代理平台型

内容整合型

此类型的新媒体舆情模版一般可见于新媒体编辑,新媒体运营职位,主要是针对内容运营人员的工作整合,可以系统的查看自己与所关注的运营的平台在内容上的数据情况。这种整合方式很适合新媒体运营新人,可以帮你快速甄别同类型、同行业的平台内,哪些标题与内容是受欢迎的,哪些文章传播率好,哪些文章打开率高但转发较低等等。

有心的运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容整合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文章素材库、灵感库,这些都是二次成长的基石。

但是,内容整合虽然可以说是一切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基础,也只是基础而已。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基础层面,就无法从更高的角度,从全局看问题。

排名打分型

新媒体发展到如今,已经不是如前两微(微博、微信)一网(官网)的时代,新媒体矩阵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如今一个中大型公司,旗下拥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着重自己所辖领域内不同重点、互相助推,已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趋势。而排名打分型舆情分析一般分为两种模式:

代理平台型

在新媒体行业工作了一定年份,手中也会有一些个人的、公司的媒体资源,部分强调细分的公司中,渠道运营的岗位会比较常见这种表格——第三种图的内容就像你会遇见的那些内容分发代理公司给你的“报价单”。加上现在很多做大数据的公司、媒体也会出类型的舆情比较,你可以根据不同渠道得来的数据,对比分析出合适自己进行投放、分发,或者学习、借鉴的KOL。

这种类型的图表很好用,但缺点在于更新太快,也许你上个月还在用以参考的数据,这个月就不能用了。需要持续保持更新。

话说了这么多,那么真正做一份TO B端的舆情报告框架,究竟要做什么呢?

要做一份TO B端的舆情框架,首先要明晰的是“你希望了解到什么?”,而不是“你目前能做什么?”如上图那些显而易见的数字,摆在明面上的数据,再拿出来讲,拿出来作为分析报告,实在有些OUT了。在我看来,这种密密麻麻的堆砌,只是将东西放在一起完成了“我要做一份舆情报告的KPI”。

相对于TO C端更多的关注点在与社会事件、爆款人事物的研究、分析、总结,B端更重要的不是去跟话题,去贴热点,而是在了解大环境的基础上,于对自己所在垂直行业的观测对比。如果公司内部部门协作性高,那么,你所做的舆情报告,完全可以配合整个市场部门、产品部门的竞品分析报告,形成周期性的舆情体系。这一点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都有不可忽视的前瞻性作用。

尤其是对于B端的中小型公司,不要想着做个舆情就能攒着劲做爆款,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也不要想着搞搞竞品分析就能调动舆论带节奏,超越BAT走向全宇宙。在预算与人力都不足的情况下,最实际的做法是:

通过新媒体舆情监控,观察整个行业的宏观发展趋势,并横向了解同领域内其它伙伴的线上动向,找到合作伙伴/竞争对手近期、长期的动向与发力点。

动向和发力点?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些东西?难道数据不比这些东西直观有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放上我做的B端新媒体舆情监控分析表格。

你会说,没有数据,没有百分比,怎么看,怎么对比?是。这个框架可以说概括进去的东西很多,除了最后的指数模块,可以说几乎没有百分比这种数据模块。因为我认为,在新媒体这一块做内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舆情分析时,列几个数字几个百分比,是最偷懒、意义最小的一种方法。做B端新媒体舆情监控分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找到这些数据变化的由来,而不只是知道这些数据在变化。

上图将整体的框架摆出来了,下面从单一监控主体的角度举例,这些分析模块各自存在的意义。

64 新媒体运营舆情监控的正确打开方式

(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查看大图)

假设我们需要观测一个B端IT公司Samaritan,预设它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无法做到线上线下大面积品牌宣传。(建议:你选取的监测公司应该尽量与自己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品牌投入比接近。否则对方都每个月投分众广告每一季开千人发布会,你每个月只有预算做个微信活动,意义无限接近于零。)

基础框架模块

主体名称

以科技公司为例,一般对外常见的以XX科技、XXX科技为主,最好将所提供资质单位全称也一起注明,方便查找旗下除官方平台外的其它新媒体矩阵。比如Samaritan科技;北京Samaritan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体官网

官网一般来说是固定的,也有换域名的情况。

官网重大改版日期记录

官网大改版,一般意味着有新产品上线、新的推广模式、新的高层人员变动,或有任何新的动向想要对外公布。对方的动向对你很重要的话,官网的改变就是一个强大的信号。日期的记录意义在于回顾,你可以查看多个对象在产品、品牌宣传的迭代历史。

两微开通情况

前面已经提到,很多公司光在微信、微博两个平台内都有多个帐号互相助力了,有的同质性很高,比如只是以地域划分的XX分部等,还有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帐号其实运营在同一主体下,这个时候就需要靠自己去发掘、去搜集,了解对方操作的手法与目的。

微信模块

把微信模块放在所有模块的前面,道理大家都该懂。我们不需要去探讨在微信红利依然过去的今天还要不要开公众号,在这个框架下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对方是否开通了这个平台渠道,对方在这个平台内运营的情况如何。

发布频率(周)

以一周为单位是最合适的计量单位,在这一栏内直接填写数字即可,如果发文特别不规律就需要标注一下,再由后面的模块判断该公司是否是对推送节点不上心,或者是有特殊原因。如果只开通却未发文,或已经暂停更新,都需要注明。

文章方向(月/季度)

这个模块的命名比较模糊,其实就是主要了解到监测微信公众号中原创文章、转载文章、活动文章三个类别各自的比重,数据以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变化为最小单位,能最快的速度了解对方近期运营此平台的手法。

以转载、搜集业内新闻为主就是自我内容产出能力薄弱,以做综合资讯+公司信息的模式发展;以原创为主说明内容产出能力高,公司内部积极性高、生命力旺盛,如果长时间保持原创状态,集聚精准粉丝的能力非常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B端与C端最大的不同在于,精准粉丝才是最大的目的。

活动情况(线上活动、线下活动)

如果发现这个平台近期以活动为主,除开节假日、行业内部的节日,就要留意是否该公司有新产品的推出,是否是发布会的预热等等,再辅助到其它渠道、平台是否有发力情况,可相应做出对策。

负面信息

公司发展壮大了后,负面信息的出现也是无法避免的,每个公司都会尽可能的消除自己的负面新闻。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旦在平台内出现该监控主体公司的负面信息,不仅是记录这个事件与发生的时间(可使用搜狗微信网页查找关键词),近可能的关注事件出现的来源及后续,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参考该公司操作负面信息的手法。

微博模块

微博模块的舆情监控方式大致与微信相同,微博自带的‘微舆情’也能从官方的角度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因为微信的关系,微博不再是企业对外宣传口径的宠儿,但最近微博的日活流量回暖,加上微信的封闭式运营与微博开放式运营的天然差别,微博平台的运营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了解监控主体是否开通、是否在运作,以及运作情况。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帮助运营做整体判断。

媒体矩阵模块

两微一网的模式只能说是基础款中的基础款,对于一个要预算没预算要人手没人手的初期发展公司Samaritan来说(对,就是最开始我们预设的那个公司,它与machine的战斗还未结束,不能让它被遗忘),媒体矩阵的投入才是最经济实惠的发展路线,以前那些需要花钱话人脉才能露出个豆腐块的平台,现在只要努努力都有机会!

在这里我不想去说每个平台之间的差异化(什么,不是一键分发吗?!还有不同!能问出这样问题的同学,说明你新媒体运营这一块的学习发展还不够),以后我会就这一个点专门写一篇,后话了。所以这一模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点在于:

开通了哪些媒体平台

以上所列出的只是部分自媒体平台,我们需要找出Samaritan公司开通了哪些平台,是借鉴、是学习、也是对比。

发布频率

监控发布频率一样以周为单位,从时间上、内容上可以判断是否一键分发,是否侧重在了哪几个平台,还是根本没有侧重点。并关注是原创内容输出,还是资讯整合或者洗稿。

是否针对该平台制定策略/内容

上面我就说过,各个自媒体平台看起来大同小异,如果想要精细发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最普通的运营方式就是一键分发,这等于一票否决了平台推广与受众体验,我怎么顺手怎么来。但是,只要稍稍上心就会发现,每个平台对于内容的爱好是不一致,标题的撰写、内容上的选择,还有是否关注平台内部的活动,近期重点推广的行业、时间、地域等等,都是考验一个新媒体运营总体把控的能力。如果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或内容,一定事半功倍。

是否加V、平台影响力

是否加V、是否成为认证作者或者其它平台认可的头衔、标识,都可看作是Samaritan公司在这个平台是否具有影响力。这里也分为两个部分,如果内容质量稳定,可以看出Samaritan公司的确属于高品质公司,内部整合力度亦强大,如果内容质量低、广告成分居多,也可以认为双方关系上和谐友好平等博爱(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新闻模块

新闻模块即包括公司发生重大事件时其它媒体的报导,也包括公司内部对外投放的软文。对于国内的公司来说,这一模块依旧是不能忽视的部分。这里我们不探讨SEO、优化这种套路,我们来看看从整体运营的角度应该关注的问题。

标题

对外新闻的标题肯定与微信、微博的不一样,基础款是带有公司名称,或者CEO名称的文章标题进行SEO优化。如果没有预算进行付费的竞品分析,或者技术部门没法帮你在各个搜索引擎进行抓取,人工搜索放在百度就可以了。我们需要了解的只是主流信息有没有抓住到,抓取到了什么。

代理平台

现在各公司软文发布已经是不成文的秘密,如果有相关渠道或技术手段,了解一下Samaritan公司使用哪个代理平台,也可以侧面了解该公司在这个方面的预算、投入的精力以及对未来的企图。你问我怎么知道?说明你在新媒体运营这一块了解得还不够深。有机会以后写这一块。

活动信息

B端公司一般有四个新闻节点不能错过:融资迭代发布上市。简单来说,Samaritan公司如果有了新的融资信息,重大的成熟产品迭代,全新的产品发布、或者召开产品发布会,以及大招公司上市,那么不仅自己公司的宣传会跟上脚步,行业内的媒体也会进行关注和报导。如果对方公司出现了上述活动信息,需要尤为关注。

负面新闻

负面新闻自然是关注的重中之重,与最开始微信、微博模块一样,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负面新闻的出现,最主要的是要清楚它的来源与解决手法。举个例子,具有高度同质性的Samaritan公司与machine公司,在遇到利益问题时是花钱消灾还是媒体撕逼?这也是对对方实力与对此重视程度的判断。

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这里主要关注两点:一是在行业内部口口相传的事件,需要了解,二是在公众媒体上造成口碑宣传的事件(无论好坏),需要了解。第二点尤其体现在下面“指数模块”中,当你发现某公司各类媒体指数大幅上升时,你就需要好好找找是什么事件、什么动作造成,让自己公司能够做好对攻、防守、规避等各类准备。

专栏(你所属的垂直类别)

当你进入TO B端进行运营,意味着你不可能讨好全部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你需要为了把握住精准受众而放弃TO C端的各类常规运营手法。两微一网、媒体矩阵是一方面,在精准用户出没的地方做好阵营才是双赢。那么,以具有高度同质性的Samaritan公司与machine公司为例,Samaritan公司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聚集着自己精准用户的垂直类媒体看看,对方是否有所行动过。

是否开通专栏

如果你们都希望在某一个媒体上开通专栏,不妨对已经开通的小伙伴进行学习和借鉴,你要知道,就算是关注点比较一致的垂直型媒体新车上市会软文 活动,对于内容上的需求与喜好也会有所不同,只会一键分发的手法,充其量也只能算新媒体编辑。关于各媒体的不同点,这里就不做展开。

如果没有开通专栏,你就可以依照自身需求、人员安排考虑是否占领或者放弃。

是否有个人KOL

在新媒体领域,一个知道培养个人KOL的公司是不容小觑的,有时候个体所能带来的凝聚力反而比高高在上的公司形象更为庞大。在同等体量下,比如大家都没什么人手与预算做大规模的品牌宣传,但对方推出了一个鲜活的个人KOL以小博大,你就已经落后一步。

平台影响力

这一块的重点在于,如果对方做出了一定的影响力,需要去了解和判断这个影响力是因为什么达到的,配合下方的指数模块能够让你更快的摸清楚值得学习的内容与手法。另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对方在这一块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达到,就应该考虑是跟进还是放弃——随便做个样子浪费的时间,不如集中在更有力的地方。

指数模块

指数模块是大部分做舆情监控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常规好理解,所以必不可少,也因为常规好理解,所以更容易陷进自以为是的错误中。如果负责这一块的人员对数据的来源与意义自己都不了解,很容易成为“唯数据论”,反而是对将来运营规划的误导。尤其是指数模块中前四个部分,名字差不多,也都是以百分比和曲线、饼图的模式呈现,但它们所指代的内容却是相同又不相同。

以之前提到的两家公司做个例子。Samaritan公司与machine公司都是中小型公司,某一天Samaritan公司的运营人员发现machine公司的各项第三方指数纷纷暴增,首先Samaritan公司需要确定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