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9%的社群都未被激活
过去两年,我给全国上千社群做分享和指导。观察结果是,99%的社群完全没有挖掘出社群的能量来,社群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群主做得很疲惫,甚至感觉到社群没有前途。
我要告诉大家的事实是:社群价值巨大,目前挖掘出来的只是沧海一粟。
前天朋友送我一本书《风口》,这本书未出版前就通过社群众筹了400万,在风口两个微信群里,众筹了一款酒,2个小时众筹超过10万瓶。这个社群通过一本书为思想载体,通过一款酒做实验,激发了社群的巨大能量。像这样的社群凤毛麟角,太少了。
群主职业化是一个大趋势,公司和其他组织社群化也是一个大趋势。
这三年我就是职业群主,14年的时候,还比较艰难。但是情况去年好了很多。一些职业做群主的,年收入几十万比较正常,做得好的年收入几百万。再看微商这样被认为很low的群体,他们以微信群为载体卖产品,销售额几千万甚至数亿,微信群就相当于他们的公司。
可是,挖掘了社群价值的很少,群主能够职业化生存的也很少。我们要问:为什么?我们今天就要来探讨这些问题,并且试探找出解决方案,以此引领整个中国的社群发展。
我讲三句话,第一句,社群经济时代的到来是非常确定的。
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等他们惊醒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他的变化。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怀疑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把互联网当工具使用,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必须加传统行业。这思想的可笑程度不亚于十年前的父母限制小孩玩电脑,认为上网就是不务正业。刘少丹说工业时代的产值是农业时代一万倍,互联网时代的产值将是工业时代的一万倍,这句话用在社群经济领域,依然实用。因为人和人协作方式的改变,这产生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传统的加什么都没有用,传统的只能进博物馆让后人参观。
蒸汽机无法加在犁地的牛身上,声波无法加在鸽子腿上传输信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
各行各业社群化,到了什么程度?去年我发表了关于社群的文章,社群领域创业者都找过来,各行各业都在试图做行业的uber,甚至连打桌球都有App,可以加入当地的台球俱乐部,可以付费约美女助教。
第二句话,微信社群是千载难逢的工具。
社群经济,是人的聚合产生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的聚集只在线下,过去人们崇拜毛主席,坐火车集体到北京,要通过火车这个交通工具,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聚集。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可以在线聚集,这个聚集地容量是无限大的。多大?你想要多大就有多大。
在线社区最早体现在博客、论坛上,这里名人能够聚集一批粉丝,信息更多是单向传播,粉丝可以参与评论互动,但是这种互动不是及时的,可能我一年前写的帖子,一年后很多人评论。后来,出现了QQ群,YY群,旺旺群这样的,这里可以容纳很多人,可以及时沟通互动,就开始产生经济价值了。YY的主播,QQ群主,淘宝的店家都以此为工具获得了经济利益。
但是QQ群、YY群、旺旺群诞生的时候,我们还在PC互联网阶段,这些主要在电脑端使用。我们不能随时搬一台电脑上路,所以使用频次很低,可能一天只在固定时间登陆一次QQ。并且,当时支付条件并不是很便捷,人们对网络支付还抱有不太信任的态度。随后在14年开始流行微信群,微信通过红包游戏完善了微信支付,现在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
现在我们有一个随时在线的社群工具,有快捷支付的手段,消费者教育已经完成,一切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完毕,社群难道还不应该产生经济价值吗?
微信群,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超级社群工具,虽然微信群还有诸多的不完善,还是时代的婴儿,今后会有更强大的工具出现。
社群经济不是转瞬即逝的,就像电灯的发明让人类永远告别黑暗时代,社群工具的出现,让人类永远告别封闭的空间,进入广泛协作的时代。
第三句话,目前的困境也是社群的巨大机遇。
我估算全国有成规模的社群至少百万个,今天到生意汇分享,你们就有200多个分群。但是这些社群,挖掘出价值的有几个?颠覆了行业的有几个?并不多。
绝大部分社群创始人没有挖掘出社群的能量来,又没有社群的管理运营经验,这就导致目前大量的社群资源闲置,沉默的社群是宝石深埋在地下,等待我们去激活。有人看到困境,有人看到机遇。
现在的社群像什么呢?像一辆工厂里的汽车,一切零部件都安装好了,看起来非常漂亮,唯独缺一个发动机。没有发动机,这个车跑不起来,我们的社群就是缺这么一个动力,没有动力把群成员的能量激发起来。社群需要一个动力,姑且叫做社群动力学吧。
一些互联网公司,几十个人就能产生数亿的产值,而这些人没有固定办公地点。那么一个微信群几百人,就不能发动起来产生点经济价值吗?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各行各业都可以以社群聚集人才,去完成共同的目标。让一个社群里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就是社群的动力学。
二、社群动力学三要素
社群动力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研究了很久,今后会出版专著,现在概括地讲三点:
社群的筛选门槛社群的契约精神社群的共同利益
社群的筛选非常重要,筛选就是我们的前戏,没有前戏哪里来的高潮?没有筛选就没有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没有高效地交流。没有筛选,有再好的运营能力,再强的团队,这个社群都做不好。如果筛选做得好,运营会非常轻松,甚至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喜欢去森林公园,安安静静地打开电脑写写文章,看看书。这个公园收门票15元,所以比较安静。这个公园是不是像一个微信社群?如果不收费15元,大家想想会有什么结果。上海很多老太太,很多大妈不工作的,他们是不是会到公园去遛狗,去公园跳广场舞,更惊艳的是,有些老太太会到公园里开荒种菜。我们的微信群,不筛选下,是不是各种人都进来了,嘈杂得像一个菜市场。
我们发现收费15的公园,老年人特别少,但是很多青年情侣在公园亲热,很多家长带小孩来玩,也有点吵闹。如果把门票设置为50元,情侣一看太贵了,还不如看电影划算,这样一来,公园里是不是就只剩我这样的喜欢安静的自由职业者了呢?所以收费是一种筛选,不同的收费标准有不同的筛选效果。
社群的筛选绝不是收费这么简单,很多社群创始人听我讲完收费后立刻执行,结果还是一团糟。这些人啊,听话只听一半。
社群筛选有两个部分,一是标签化筛选,二是收费筛选,收费是一个直接简便的方式,是随其自然的结果。标签化筛选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叫标签化?我们每个人都有标签,韩寒是叛逆青年,马云是励志大师……学历,年龄,社会地位,地域,信仰,这些都是标签,我们必须要给了解社群每个人的情况,按照这些标签把同样的人,放到一个群里去,他们才有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白领和企业家在一个群里,会怎样?一定是白领整天刷屏,企业家屏蔽群信息或者退群。标签化筛选要尽可能精准,比如建一个上海的互联网创业群,要求加入者已经过了天使轮,公司在上海,然后再收费进群。社群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投资,媒体等服务,这样的社群就可以做好。
重要的不再是人脉和信息,社交网络让人脉严重过度,很多人微信好友都突破了5000人,在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太多,信息严重冗余。
现在重要的是在有效时间里获得有价值信息,认识靠谱的朋友。信息和人脉的提纯就是一门新的生意,收费提供这样的社群服务是理所应当的。
第二点是社群的契约精神。
大家是否知道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奠定了现代社会的基础,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契约精神是整个社会得以维持的基础,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原始质朴的约定,理想社会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
微信社群是一个小社会,要维持这个小社会,必须要社群契约精神。
一个微信群就像一些原始人聚集的社会。在虚拟空间,大家都没有了现实社会的各种约束,人们都换了一个身份,在群里吹吹牛,做下推销和广告…..都肆无忌惮了。
我们一起补下历史课,想象下人类社会早期,是没有形成社会的。一个人捕猎是不是比较困难,想象你一个人追赶一个野猪,不仅危险,而且常常无功而返。但是,四个人合作围捕一头野猪就容易得多,因此,在生存压力的驱使下,人们选择合作。但是合作的基础是什么?这四个人要达成一个契约:第一,追捕野猪的时候,你不能在背后袭击我,睡觉的时候,你不能偷偷把我的食物拿走,第二,对猎物的分配权。这就是社会契约朴素的雏形,后来这些精神演变为法律和习俗,成为了社会的基石。
现在的微信群,正需要这样的契约精神。简单来说,我们在每个人入群之前,需要他认可社群的契约,契约精神的实质是:每个加入社群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放弃部分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实现共同目标又是为了每个人自己的利益。
这要体现在一篇会员制文章里面。文章里,要说明什么人可以申请加入,社群的价值观和宗旨是什么。认可的再付费加入,就像入党需要写申请,然后要签字,再缴纳党费。
完善契约精神还需要严格执行的群规。
有人担心群规执行太严格,群里静悄悄地,会死掉。这是非常多余的担心。社群可以安安静静地像一块墓地,也不要嘈杂得像菜市场,没有活动的时候,没有闲聊的必要,每个人都有很多群,时间精力都非常宝贵。但是有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活跃起来。社群的活动,要像节日一样。
群规之于社群企业与大学生社团合作推广产品 文案,等于宪法之于国家。契约精神是法律的基础,契约精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