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

Hi, 请登录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a174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你在朋友圈晒过军装照吗?

你分享过自己的网易云音乐年度总结吗?

这些活动每次一出,你的朋友圈就迅速被刷屏。

那么,这些活动究竟“戳”到你哪个点了?

来源|网易H5「ID:wangyih5」

近些年,多种内容形态流行,短视频、H5、条漫……每一种爆火后都能引发跟风,但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带来流量上的惊喜。

数据效果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是否抓住了读者的心。

不管内容本身、产品形态,还是运营策略,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用户心理”都是关键。

那些口碑良好的作品,大多基于以下6种心理效应。

波纹效应

波纹效应指石子投入水中,波纹由中心向外围扩散。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大多表现为,中心人物依靠自己的人脉、社会地位等,可以对周围人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到营销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

该计划发动黄晓明、徐静蕾、张天爱等明星在北上广的公共交通(地铁、航班、顺风车)途中丢书,号召关注内心世界。

a245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张静初为“丢书大作战”宣传

这种明星带动的读书创意得到了广泛认同,新世相公众号发布的《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 | 丢书大作战》3小时即获10W+阅读量,微博话题超2.3亿阅读;传播范围从一线城市扩大到青岛、重庆、沈阳等地。

a336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丢书大作战”微博话题

2017年,“掌阅”为4.23读书节发起了“阅读的百万理由”活动。

成龙、杨澜、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等大咖纷纷推出自己的阅读宣言,海报覆盖了北京地铁全线路,引发过亿用户参与。

a435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阅读的百万理由”活动海报

利用知名人士的影响力,可以增加活动的可信性,林允入驻小红书,Angelababy等人开通抖音号等营销方式都运用了此效应,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此外名人代言还可以唤醒人们的仪式感,扩大活动的参与范围。

红圈营销定位破解_红圈营销使用_阿里钉钉红圈营销

基于“波纹效应”,媒体人若想扩大营销影响力,可以寻找KOL做背书,提高流量变现的几率。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正向激励的重要作用。

品牌对用户的夸赞与认同,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了达到他人的高预期,用户会努力完成目标。

Keep是一款健身App,它的文案中就用到了罗森塔尔效应。

主页面就打出“自律给我自由”的Slogan,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收到粉丝或朋友的加油语音;同时App也会在适当节点给予用户鼓励,如“您已跑步4公里红圈营销使用,用时40分钟,加油哦”!

a533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Keep的激励性文案无疑提高了用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助力该应用吸引更多粉丝,上线一年半获得3000万用户。

“人民日报”出品过的H5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唤醒读者自豪感,促使用户主动转发;每张合成的照片都很好看,也达到了塑造个人形象的效果。

a627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该效应启示媒体人不要吝啬对用户的夸赞和认同,要根据用户特点打造不同的激励情景。

Keep文案属于心理暗示情景,这种激励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关注性情景”“共勉性情景”。

阿里钉钉红圈营销_红圈营销定位破解_红圈营销使用

“关注性情景”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多关注,比如曾经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画廊”,用户购买残障儿童的画后分享到朋友圈,塑造一种高尚形象;“共勉性情景”营造一种相互监督的气氛,比如各App上的学习小组。

锚定效应&诱饵效应

这两种心理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引出真正的卖点做铺垫。

具体来说,为了降低用户对某种营销方式、产品的抵抗情绪,可以先抛出一个“诱饵”,在读者心里定下一个标准,继而引出真正的卖点。

这种营销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诱饵一定没有真卖点实惠,这样两相对比,用户自然觉得“捡了大便宜”。

比如很多杂志的订阅套餐都会标注原价,这种折扣营销方法就应用了“锚定效应”。

a722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文末的订阅广告

除了在价格上设置锚定外,还可以从产品特色、产品性能等方面下手。

比如公众号“小声比比”的账号Slogan,就先抛出“作者写的东西不咋滴”这个锚定,继而丢出用户“怎么还不更新”的观点,二者对比鲜明,勾起读者好奇心。

a818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因此,要想加强某个选项的吸引力,就要制造锚定,形成冲突,给读者留下一个“标准”的印象。用户通过自行比较,提升了对某个产品的认可度。

红圈营销定位破解_阿里钉钉红圈营销_红圈营销使用

阿西效应

阿西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从众心理。

网络传播时代,匿名性的弱关系社交并没有削弱人们对“被孤立”的恐惧,很多时候,读者自愿追随大部分意见。

阿西效应在营销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营造“大多数人都在做”的意见环境,比如喜茶门口的排队长龙、优衣库 X KAWS款产品3秒被抢空……

腾讯出品的H5《你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在结尾海报中标注“我是第X位约定不插电陪伴的父母”,这里的数字就起到“施压”作用,增强了用户分享的几率。

a916 刷屏级营销的6个心理学效应,屡试不爽

《你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结尾海报

但并非所有用户都会为“人多”买账,此时就需要精确读者所属群体,营造圈内优势意见环境。

比如公众号“张先生说”的一篇文章《国庆旅游鄙视链分五级,你在哪一级》红圈营销使用,用户会不自觉带入,与对应层级的意见环境形成共鸣。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应用在营销中,多指人们会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写作训练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